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小学课文引热议,“牛郎织女”被指荒唐,家长表示不适宜孩子学习

频道:爱情电视剧 日期: 来源

小学教科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三观,还影响着学生审美观以及卫生学。小学不雅插图事件的热度逐渐的下降,也退出了大家的视野。但是对于家里有小孩子的父母而言,他们提着的心可没有降下来。

很多父母都在关注孩子的各种教育内容,特别是他们拿到手的教材书。他们很怕里面会有一些不好的观点植入在内,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这些软植入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不知不觉中,如果孩子受到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多,在这带孩子长大以后,对整个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就会非常的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编写学生教材书的正确办法。

最近,有很多家长表示,小学课本上的牛郎织女这篇课文是有错误指导思想的,应该将这篇课文下架。

不管是80后还是90后,又或者是70后,对于这一篇课文都是非常熟悉的,牛郎织女讲述的就是我国乞巧节的由来。回忆起这篇课文依旧对里面的细节历历在目,例如牛郎养了一头老黄牛,也是因为这头老黄牛的指点,牛郎才会去河边,拿走了织女的衣服。

后来的故事发展在现在看来就非常俗套了,织女因为自己的衣服被牛郎拿走,就嫁给了牛郎,一个神仙,一个凡人,生活在一起的确是有悖伦理的。更何况他们在一起的前提,还是因为牛郎的趁火打劫?

小时候看这个故事,大部分家长都不会觉得有问题,但是在长大以后,有了正确的三观,都会觉得牛郎这种行为就是耍流氓的行为,为什么自己的衣服被偷走以后就要嫁给这个小偷呢?反倒是觉得王母娘娘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所以很多家长都觉得这篇课文带来的教育观是错误的,根本不会让人的思想进步,反而是会让学生学到一些糟粕,例如偷人家东西。所以很多家长都反映,要将这个课文下架。

但是我们应该也明白,七巧节的由来并不完全是因为歌颂牛郎跟织女的爱情故事,而是为了让大家知道纺织技巧,来自于天上,要好好珍惜这门手艺,才能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

很多带学生的课本中都有牛郎织女这篇课文,可能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七夕节的由来,但是没有想到这篇课文蕴含的价值观竟然是错误的。现在,文化越来越丰富多彩,也不一定需要通过课文才能够让这些孩子得知传统节日的由来。

大家要普及传统节日,一定要知道,单靠课文的软植入,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一定要从日常生活当中,让这些孩子知道传统节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例如,中秋节代表的就是一家人团圆,要让孩子知道珍惜团结的涵义。

现在我国大部分的传统节日都跟美食挂钩,加上课本中的一些传统故事,的确,能够让孩子铭记于心,但是所有的教材也应该符合现代思想,所以一些不实用的糟粕思想,就应该从课文钟中消失。

很多家长都误以为将孩子交到了学校班课,老师一己之力就能够培育出一个有健康三观的优秀人才,事实并非如此,学生不仅受到家长跟老师的影响,还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全方面的正能量。

现在的年轻人想法特别的多,他们的主观性很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很是有主见,这是一种好的体现,但是对于很多家长而言,他们就是喜欢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例如某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孩子说出来以后,他们就会觉得对方才是错误的。

作为家长,应该有更宽容的心态来看待现在孩子的思想开放性。而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也应该明白,虽然现在的学生还在学校里接受教育,但是,也要将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起来,千万不要只培养出来了读书的机器。

关键词:牛郎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