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牛郎织女的故事,原来是这样“演变”的

频道:爱情电视剧 日期: 来源

牛郎织女的故事,原来是这样“演变”的

8月4日就是七夕了,传说中,这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日子。这个传说在中国流传已久,被认为是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但专家介绍,实际上,牛郎织女的故事版本众多,而当代人最熟悉的那个版本,其实出现得很晚。古人心目中的牛郎织女故事,跟现在有什么不同?

牛郎织女有原型吗?历史专栏作家“坚叔”介绍,牛郎织女是由古人观察天象,将星辰人格化演绎而成。位于银河西面由六颗星组成的牛宿星(又名牛郎星、牵牛星),分布形状看上去很像一头牛的轮廓。东面是织女星,在它的东南方还分布有像一把织布梭子形状的四颗星。到每年农历的七月七,两星的距离在人们的视觉上最近。

但最开始,牛郎织女的故事和爱情无关,相关记载,出现在春秋时期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牛郎织女故事的雏形,可以在《诗经·小雅·大东》中找到。诗人抬头看到天上的星星,就抱怨织女织不成布帛,牵牛不能拉车运输。诗中充满怨念,不涉及情爱。“坚叔”告诉记者,那是因为当时周王室统治下,劳役和税负很重。

“在《诗经》之后,人们慢慢赋予这两颗星星以爱情。出土文物帮助我们厘清了这个爱情故事的传承轨迹。”南京青年文化学者侯印国在其所著《风月同天》中对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了详细探究。

他介绍,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了一批战国末年到秦始皇时期的竹简,其中有两个竹简提到了牛郎织女。其第一五五简上文字是 :“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不果,三弃。”第三简简背上文字为 :“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这两则记载大概是说戊申、己酉是牵牛娶织女的日子,但两人的爱情没有好的结果,三年之后就分开了。

“还有一个记载也很有意思,汉魏之间成书的《三辅黄图》中说,秦始皇营造咸阳宫的时候,原型是仿照天帝的居所,他用渭水来仿照天河,还特意在河上修了一座桥,说是方便牛郎会织女。这个记载不一定可靠,但我们基本上能确定,在战国和秦汉时期,民间已经在流传和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了。”侯印国说。

到了汉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越发“成熟”。最近几十年考古发现的西汉画像里,有好几幅牛郎织女的图像。文献记载,汉武帝曾在长安昆明池里,摆放了大型的牛郎织女石雕,据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的一对两米多高的石像就是当时的遗留。

在东汉末年和三国初期,出现了不少文人关于两人爱情的描述。在汉代的著名诗歌《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牵牛星》,就是织女思念牛郎而不得相见的传说,表达夫妻不能团聚的悲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从诗歌内容来看,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已经比较成熟了。

三国时期曹魏的曹丕和曹植兄弟,也都写下了相关的诗歌。曹丕的《燕歌行》中,就有“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样的句子。而曹植的名作《洛神赋》中也有“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这样的表达。

据传是南朝时期任昉所著的《述异记》中,最早对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比较全面的介绍 :“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杼织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侯印国表示,任昉生活的年代,距今大约1500年,他祖籍山东,但长期生活在南京。他所记载的故事,是说织女是天帝的女儿,负责织衣,工作压力很大,每天都愁眉苦脸。天帝怜悯她一个单身,就把她嫁给河西牵牛,但自从织女结婚后,乐不思蜀,就不再认真织衣了,天帝一怒之下又让她回到河东,以后只能和牵牛一年见面一次。“这已经和我们现在熟悉的经典爱情故事,结构上基本相同了。”

虽然《述异记》里没有提到七夕,但事实上,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牵牛织女七夕相会已经是广为吟咏的内容了。南北朝时期梁朝的湖北学者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一书中记载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他还引用晋代傅玄《拟天问》:“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可见,最晚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已经彻底成型。

当代:最熟悉的版本是叶圣陶改写的

如今我们最熟悉的牛郎织女故事,出自于课本。这个版本跟中国古代早期的传说差别很大,最大的区别是牛郎不再是一位星神,而是一个凡人,而牛郎的牛则不是一头普通的牛。故事里牛郎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孤儿,还要被哥嫂欺压,只能和自己的牛做朋友。之后在老牛的指点下,得以认识了下凡的织女。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两人过了三年美好生活,还生了一对儿女,但王母知道后大发雷霆,抓走了织女,并划出一道银河,“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这个故事比较浪漫,其实是叶圣陶根据明清以来的民间传说改写的。”侯印国介绍,这篇课文实际上也经过多次调整改写,最终形成了现在人们熟知的模样。

关键词:牛郎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