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被看见”的力量。一项近乎纯粹是快乐分享的网络直播乡村篮球赛火爆全网,收获了满盘赞誉。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六月六”节庆期间的“村BA”对决,已经不是村民独享的娱乐盛宴,亿万网友的“屏外呐喊”,让这次乡村文体活动的欢乐与激情,在线上线下持续发酵。
“村BA”,无疑是这个夏天耀眼的贵州热词,它搭载着“美丽乡村”中的全民狂欢,飞跃了半个地球,刷新了很多人对贵州乡村的印象。这种来自最乡村的质朴欢乐,沁润着乡亲们对生活最真挚的热爱。
已经打了16年篮球的台江“村BA”队员王胜龙,是地道的庄稼人。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前打球都是泥巴地,篮球架是自制的,而今,村里有了标准的篮球场,打起球来也更带劲了。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六月六”吃新节与篮球运动的奇妙结合,在台江颇有历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篮球比赛就开始受到当地群众热捧。台盘村的比赛最受欢迎,黔东南一些民间篮球高手都是从这里打出的名声。在限制名额的情况下,今年依然有170多支球队报名参加台盘“村BA”。往年,最多时有300多支队伍。
参与性更强、竞技观赏性更高的现代体育运动,嵌入地域特征鲜明的民族文化,恰好是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理念的巩固与升级。这种开放与包容的接纳态度,为“村BA”在新传播技术与环境中创造了“出圈”条件。网友把一场乡村篮球赛“顶”到超出职业球赛的热度,从网络留言中也不难看出,“村BA”打动人的原因很简单:“真实”。
“真实”的内涵,首先是由基层干部和村民组成的球队打得卖力,非职业球员打出了超出职业球员的激情;其次是观众热情高涨而饱含深情,万人观球赛的壮观场面足以打动热爱篮球运动的所有人;第三是如此“诱人”的赛事,现场没有商业氛围,纯粹的竞技和娱乐,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从“百村大战”到县域争锋,再到跨省邀请赛,以及本地网红球员的参与,都为台江“村BA”增添了可观赏元素,尤其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牛羊猪奖品、现场解说,更是为赛事增添了网络沸腾的柴火。大山里的贵州小村庄,长久积蓄的篮球运动热情,就此成为职业球星与普通球迷瞩目的焦点。
球赛组织者之一、26岁的辅警王再贵,同时也是经验丰富的台盘“村BA”解说员,人称“气氛组组长”,他的解说幽默风趣,带领大家发出“wu”的声音为球员加油、为球赛造势,“球员听到更加兴奋,观众会喊得更卖力”。
“一起欢乐”不只在篮球场。在台江县的民间体育文化中,每年端午过后20天,名震江湖的施洞苗族独木龙舟赛,同样人山人海。与民间篮球赛稍有不同的是,龙舟赛是一场精心组织的旅游活动,但其依然是当地百姓常年追捧的一场文体嘉年华。
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显示,黔东南州年均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超过500场,直接参与赛事活动人数达100万人次以上。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涵养了一方百姓独特的精神气质,他们辛勤地创造着幸福生活,又在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表达着心中的喜悦。
从历史传统看,贫困时期的物质匮乏,也未动摇基层百姓通过自发文体活动表达美好愿望的信心。进入新时代,拥有小康生活的山区百姓,不吝在“村BA”赛场表达他们的热情。刚刚落幕的贵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充分展现出新时代贵州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在“村BA”赛场,也散发着这种时代气息。
活跃的“村BA”,让整个贵州都动了起来。篮球运动的普及率很高,比如台盘村的1100多人中,三分之二的村民有打篮球的习惯。大大小小的村村赛、县县赛、乡友赛在贵州也很常见。由贵州省体育局组织、以乡村群众为参赛主体的“美丽乡村”篮球联赛,为“村BA”队员和乡村篮球运动爱好者创造了“晋级”平台。
体育硬件基础的改善,为“村BA”创造了条件。在台江县,篮球场几乎是每个村的标配体育设施。“十三五”期间,台江县各村寨完成了118个面积约700平方米的标准篮球场建设,实现了村级篮球场全覆盖,台盘村的篮球场以及观众看台、照明设施等都由县文体和财政部门提供资助修建。在贵州,“农体工程”已实现全覆盖,乡镇和大多数行政村都建有一个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为村民提供了便利的篮球运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