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熟年》的更新,我只想替老倪家问一句:究竟是谁推倒了大家前半生努力搭建起来的多米诺骨牌?是人到中年生活体面,外界看来俨然已是成功女性,在这个大家庭中无微不至照顾所有人的张春梅(郝蕾 饰)?还是突然之间玩起失踪的倪伟强(刘奕君 饰)?似乎,都不尽然。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家庭剧,《熟年》全景式展现了不同年龄段人群所面临的内外危机,细致勾勒出中国式家庭的温情与悲喜。不得不说,这份跨越受众年龄层的感同身受,的确为其招徕了不少好奇。
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是为该剧强大的阵容所吸引。《熟年》改编自作家伊北(代表作《小敏家》)的同名小说,由刘新执导,郝蕾、王鸥、唐艺昕领衔主演,宋丹丹特别出演,刘奕君特邀主演,张国强领衔主演,王彦霖友情出演,曹翠芬、马柏全、庞瀚辰等演员主演。随便拎出一个都是戏眼的中生代戏骨们,如今聚在了这同一屋檐下飙戏,想想就觉得刺激。
老倪家的巨变由这样一群演技派撑起,谁又是第一个拉开帷幕的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熟年》世界,或许会在这里找到答案。
之所以说《熟年》是一部全景式家庭图鉴,是因为它覆盖了老中青三大年龄群体,精心挑选并刻画了四对经典亲密样本,而在这当中,张春梅和倪伟强无疑是最具独特性的一组。
人们都说,能活成梅姐这样,此生无憾——张春梅,身为杂志社副主编,在外,她独立知性、同事艳羡,还有望升迁;在内,儿子倪斯楠刚被本市最好的大学录取,丈夫倪伟强则是大学教授兼博士生导师,就连婆家近十口人也都把张春梅视为主心骨、顶梁柱,于她而言无论是婆媳矛盾还是姑嫂纷争,皆是多虑。任谁看了也无法否认,张春梅的人生的确抓了一副好牌。
都说四十不惑,一个人到了四十岁早该把自己和人生看得通透,而丈夫倪伟强却逆势而行,迷失在了生活的意义里:来自学生的诋毁举报让他与津江学者失之交臂,往日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也不知何时成了他只想逃离的掌控。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最缺少的就是时间,倪伟强同样没有让自己冷静下来缓口气儿的悠然,于是他决定带着问题出走。
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中年危机,就像一件没织好的毛衣,揪着个线头就全盘扯开。张春梅原本看似板上钉钉的主编之位,被手下年轻人抢先,以为认真听话的儿子叛逆逃课,婆婆得了阿尔茨海默症,丈夫突然要通过离婚找寻自我……本来家庭、事业应该皆稳的不惑之年,却毫无预兆地走向了“失控”。
或许张春梅和倪伟强的人生履历不具备普适性,但他们所经历的职场危机、赡养难题、代际冲突以及最需要经营的亲密关系,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再熟悉不过的话题,观众透过他们,看到的是身边的中年百态,感受的是自己肩头的重量。
而在张春梅和倪伟强所代表的中产视角之外,《熟年》还对吴二琥和倪伟民这对一辈子都窝在几十平老破小里的“普通人”下了心思。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老两口一个超市售货员、一个厨房掌勺,临近退休的年纪还把主卧给了儿子儿媳,只能在一个小侧卧的上下铺里挤来挤去。
张口房子、闭口孙子,连给老太太请保姆的钱都想揣兜里的吴二琥身上写满了市井与俗气,按理说不是个讨喜的角色,但她为孩子挣奔头、为春梅讨说法、年轻时为小家大家付出的点滴岁月,又体现了她身上最真、最活、最接地气儿的人性。谁身边没有位这样让人“又爱又恨”的亲戚呢?看了只会觉得亲切。
而倪家三妹倪伟贞、大哥的孩子倪俊及妻子刘红艳、甚至是二哥家的倪斯楠,又通过年轻人的视角,对生活和情感给出了有别于前两对传统婚姻关系的前卫诠释。无论是从倪伟贞项目被砍后跟客户应酬,还是刘红艳为了事业不想怀孕,都能看出他们的身上仍然有着一股莽劲儿,这正是当下不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熟年》用足够丰富的样本,与观众们交换着细腻的情感投射。在这里你也许看不到完美的人,可那些不完美所带来的深刻共鸣,往往才更能打动人心。
如此极致的人设与剧情,让《熟年》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据CVB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上周刚开播,《熟年》便靠着三集拿下了1.392%的收视率,稳居台播第一。而网络端,《熟年》的骨朵热度也稳定在70以上,称得上是近期表现最为突出的现实主义家庭剧。
对比同期都市剧来看,《熟年》的百指数据涨势明显且远高于其他热播剧。这无疑要得益于主演们自身的国民度,就像曾经在电视时代掌握着全民遥控器的女人宋丹丹,这次仍旧在吴二琥这个角色里,演出了一份有点不讨喜,却能真实到让人落泪、了无痕迹的生活感。无论弹幕还是评论里,都有不少观众为主演们的演技所折服,疯狂直呼“老戏骨演技封神!”
剧中养老、工作、婚姻等都是极具社会性的公共话题,所以《熟年》的出现可以说是精准地切中了不同年龄受众对于探寻前路、追忆过往的尖锐需求。
从该剧的观众年龄划分上可以看出,30+以上群体达八成以上,尤其40+、50+观众占比颇高,与剧中角色的年龄设定基本吻合。除此之外,随着社会运行速度加快、内卷现象普遍,中年危机所带来的焦虑和压力,明显开始“向下蔓延”,舆论场对其的探讨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这也正是《熟年》会受到30+甚至是20+的轻熟龄受众关注的原因所在。
“熟年危机”对适龄人群来说是切肤之痛,对青年观众来说则是未雨绸缪,无怪乎《熟年》会受到多个群体的欢迎。
而且从同期这几部都市剧的受众性别占比上可以发现,《熟年》对于男性观众的吸引要远高于其他都市情感剧。不难看出,刘奕君饰演的倪伟强在面对精神上的压抑与痛苦时,毅然决然选择追求自我觉醒,这一“反叛”行为所传递出的感染力,还有张国强对于长兄倪伟民悲喜交加、极具生活质感的精彩演绎,都让男性观众对《熟年》产生了强烈共鸣与深刻代入。
其实任何故事说到底,都在追求“主创与观众在情感上达成共鸣”这一终极目的。显然,毫不避讳地将成年人看似稳定的生活剖开,对“不言死、不谈爱、不问自我”的三“不”曲加以痛击并抚慰治愈的《熟年》,做到了这一点。
作为继《狂飙》《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等高品质影视作品后,爱奇艺与留白影视共同出品的又一力作,《熟年》以相对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真实的笔触,刻画了一幅中国式家庭的温情与悲喜群像。
所谓熟年,既可以是不惧未来、不追过往,阅尽千帆后从容享受人生后半程;也可能是头天晚上还是一地鸡毛,第二天一早便若无其事,即便内里天崩地裂,也要在社会和家庭的多重关系中继续坚挺。
对比之下,后者可能才是平凡生活中的大多数。《熟年》在老倪家建构出的这一方天地正印证了,无论社会地位如何、赚钱多少,熟年危机这一劫,也很难顺当地闯过去。
也许四十不惑只是人到中年对自我和时间的美好愿景罢了,谁说四十岁的人就一定能够明白事物的本质与道理、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呢?对好坏、喜恶、苦乐的选择和判断,也许是很多人在不惑之年才开始学习的功课。
对张春梅、倪伟强这样的中年人来说,熟年是时间给予他们的独特馈赠。他们会在所谓的中年危机里体悟熟年带来的痛苦与醒悟,虽然在这之中,可能有人选择出走、有人坚定留下,但不论方式如何,大家都在尽可能地捡拾重新出发的勇气。正如伊北所说,“中年嘛,就是已经对人生有所了悟,但仍然可以对生活充满盼望。”
彷徨着走过了熟年,才是张春梅、倪伟强们真正步入成熟的开始。
在《熟年》中,没有第三者插足、没有原生家庭伤痛、没有喊口号式的励志成长……它不仅巧用悬疑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家庭剧的叙事语境,而且还以熟年危机这样“毁灭性”的主题,促使大家走向内外觉醒,重新建构自己对于爱、死亡、自我的认知,给出了现实主义家庭剧的创新打法。
眼下,老倪家的多米诺骨牌已经被时间打翻,处在危机中的他们最后会如何蜕变,仍然是观众渴求的解法。既然熟年把这群有泪有笑、有苦有甜的中年人带到了我们面前,那也让我们再多给《熟年》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