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养老困境系列报道的第四篇。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赵达伦成为了两个家里的顶梁柱,既需要安顿好父母,又需要顾好自己的小家,他有些“慌乱”,就像打仗一样。赵达伦的母亲心里“又欣慰又愧疚”,儿子一人的辛劳她都看在眼里。
肖璐母女之间的“战争”,最终以母亲选择从老家搬去女儿定居的城市收尾,母女俩迎来久违的“平静”。
愉快、满足,或是焦虑、不解。情绪在关系中变得具体,不断牵动着独子家庭的氛围。
中年人赵达伦,家里的独子,上有古稀之年的父母,下有成长阶段截然不同的两个孩子——大儿子今年冲刺高考,小儿子刚上一年级。赵达伦本来一直和父母同住,但六年前,为了给大儿子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他在自己的小区给父母买了另一套房子。赵达伦觉得,这样和父母“相对独立,又方便互相照顾”。
这本来是赵达伦心中“最完美的赡养方案”,但是2022年年末席卷而来的疫情,让他动摇了。
家里六个人,几乎同时确诊,症状稍轻的赵达伦成为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他的焦虑已经接近峰值:“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先安顿好小家庭的妻儿,还是先搬到父母家中照顾几天。”
最初的几天,“慌张”是赵达伦白天唯一的心情。“大冬天,我一个上午就能急出两身汗。”他住在自己家,往返于两栋楼之间。赵达伦回忆,有时父母找不到药了,打一通电话,他就要放下刚刚敷上毛巾的孩子,急匆匆地赶到爸妈那里。
到了晚上,赵达伦又开始“害怕”。父母都有基础病,孩子年龄还小,负担压在赵达伦的心头,“那几天累惨了,结果还是睡不着。晚上一沾床,脑子里就开始模拟各种后果,把自己吓得不轻。”
等到全家的病情慢慢好转,赵达伦才感觉到了后知后觉的“委屈”和“无奈”。“什么事情都只能靠我。”赵达伦还记得,一天傍晚他驱车外出购药,回到楼下却不想下车,熄了火,他就一个人在车里坐了十五分钟。车窗外,天空渐暗,赵达伦能看到自家亮起了灯,但他提不起精神走上前。“那个时候我忍不住想,要是能有个哥哥姐姐就好了。”
赵达伦的母亲今年72岁了。因为只有赵达伦一个孩子,街坊邻居都管她叫“达伦妈”。“我养了个好儿子。”谈起儿子,达伦妈满脸的骄傲。
退休后,儿子就把老两口接到了身边。“平日里,有个小病小灾,我儿子肯定在身边。心也特细,之前因为高血压住院,他帮我拿毛巾擦脸,耳朵后面、手指缝、后颈,一个都没漏,”回忆起儿子的照顾,达伦妈的声音高了好几度,言语间尽是满意。
达伦妈帮儿子带大了大孙子,现在小孙子也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达伦妈觉得平静又惬意。直到去年年末疫情时,儿子生着病,还要上顾自己老两口、下顾幼子。达伦妈把独子的辛苦看在眼里,心里的“甜蜜”开始动摇了。
达伦妈刚确诊时,儿子还是阴性。新冠的传染性不言而喻,但儿子在照顾老两口是并没有戴口罩。达伦妈有些激动地说,“又不是铁人,哪有不怕感染的?”她心里明白,儿子这么做是为了让他们老两口没有心理负担,“达伦怕我们以为(他)避讳,怕我们寒心。”
回忆起当时不带防护照顾自己的儿子,达伦妈心里既觉得安慰又有些“愧疚”。达伦妈告诉记者,儿子当时一遍遍用冰毛巾给她物理降温,擦到脸颊时,她刻意别过脸去,也不敢用劲咳嗽,怕传染儿子。“可是脸一扭过去,眼泪就忍不住掉。”
早些年,达伦妈周围的朋友同事家里都好几个孩子,看着家里的独苗,她“最担心儿子不孝顺”。熬到儿子成家立业,她又不忍心儿子总是这么孝顺,“好在他自己有俩孩子,等他需要被孩子伺候了,他不用像我现在一样(心里难受)。”
今年是肖璐来到成都的第十二个年头。在广告行业,连轴熬夜和高压负荷是常态。但肖璐觉得,在未婚夫的陪伴下,一起奋斗的日子甜蜜而幸福。
而肖璐的母亲却并不这么认为。在她看来,幸福应该是回到家乡谋一份编制内的稳定工作,留在父母的身边相互照应,找一个本地男孩共度余生。母女俩各执己见,各自有各自的“委屈”。
“每次和她打电话都得吵几句,我又不是着急让她回来给我养老,我是想在旁边照顾她,她从小身子就弱……”肖璐的母亲向记者抱怨。可是肖璐根本不信母亲的理由,在她眼里,母亲就是想把自己拴在身边。
去年12月份,肖璐突然子宫大量出血,医生诊断与当年的子宫肌瘤手术高度相关,可能在二次感染、三次感染时再次诱发病症。这件事情肖璐并没有告诉母亲。直到除夕年夜饭后,母亲才看到肖璐在悄悄服用专治月经异常的药物。
母亲回想起肖璐当时做手术的情形很是担心,“那晚上她疼得睡不着觉,这种事情她都不愿意告诉我。是不是这些年她一直都是报喜不报忧?”得知了这件事,母亲觉得“自己好像被抽干了力气”,又想起之前母女俩大大小小的争吵,心里只有“疲倦”。
“我现在想通了,她在哪我就去哪,实在受不了南方,我自己再回来。”肖璐的母亲安慰好了自己,决定向女儿“妥协”。“妈妈唠叨少了,也不再跟我抱怨了,我们现在能一块吃完一顿饭了。”肖璐开玩笑的解释,母亲和自己终于找到了久违了的“平静”。
肖璐过完年回到成都一周,就因为洗澡造成手术伤口感染,再次住院,没有人能在周围陪护。这一次,肖璐的母亲没有责怪女儿“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而是立刻订了一张连夜飞往成都的单程机票。
聊到未来的规划,肖璐的母亲坦言:“既然她横了心要留在成都,我也不争了,大不了我多过去看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