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我想看见‘你的看见’”:策展人谨慎的好奇心

频道:动作电视剧 日期: 来源

库拉,一个寓言人物,其名字可译为“关怀”或“关切”。有一次,她渡过一条河。在到达对岸时,她看到河岸上有一些黏土,于是将其塑造成一个人形。朱庇特经过时,库拉要求他给她的工艺品赋予“灵魂”,让它活过来。朱庇特欣然应允,并要求用他的名字命名这个即将被赋予“灵魂”的生物,但这个要求遭到库拉的强烈反对。听到他们二人的争论,大地女神特勒斯出现,并坚持要用自己的名字为其命名,因为她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给了它。这个问题最终由萨图尔努斯作为法官来裁决。他下令,在它死亡时,朱庇特可以得到其灵魂,就像特勒斯应该取回部分身体一样——而库拉将在其存活的一生中拥有它。最终,它被命名为“homo”(人)。

我们是否既要把“策展人”看作希吉努斯笔下库拉的后裔,也要把他们看作是库拉的现代显现?跨越无数河流,甚至海洋(尽管不一定是亲身经历,因为现代需要加强劳动分工),从他们所能找到的东西中创造出具有“homo”这个名字的人(尽管材料不再是黏土,创作也不再像库拉那样是概念性的,而是借鉴了既存的“homo”的多重形象和人类想象的创造力)。但也许仍然依赖于一种自我镜像的时刻或动力,而这种自我镜像最好脱离于叙述,因为它可能会见证“策展性”能力的局限性,也可能见证了其中自我放纵和自我陶醉的行迹?

我们不知道库拉在渡河时是否有船舶或木筏,是否需要涉水或游泳;我们也不知道河水多深,水流多急;我们也不知道当时的河水是否充满旋涡;我们甚至不知道库拉是否是独自旅行,还是像她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与其他未被提及的人一起旅行。这一切的一切,仍然是我们好奇心的一部分:那些被库拉“支配”一生的人,无论他们是否被认为是策展人,都有一颗谨慎的好奇心。为什么不把这种与好奇心相联的关注点称为策展性呢?

《策展哲学》一书是英国伦敦金史密斯学院视觉文化系“策展/知识”项目近五年的研究成果合集,创造性地提出“策展性”概念,书中的六个主题展现了思考“策展性”的方式,启发读者对策展进行解构性的思辨。本书在一种全新视角下探讨“如何思考策展”这一议题,展现了从逸事到理论、从个人到哲学等多个审视角度。不同维度的探讨使人们对策展产生了全新的思考。突然间,策展变成了一种活动,涉及所有人(艺术家、策展人和观众),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

《策展哲学》将当代哲学思想和理论带入对“策展性”的讨论之中,使人们能够超越对展览项目的简单描述,并对其进行反思。本书理论具有前瞻性,其理论框架对思考策展及其意义来说必不可少。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是这样评价《策展哲学》一书的:“能够为读者提供⼀个重新审视策展现状,寻求突破的契机,这为探寻关于策展潜在或可预的未来提供了可能性。”

本书的译者王乃一老师,也是一位资深策展人,同时还是,MediumMedia联合创始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V&A/RCA History of Design博士候选人,英国中英文化协会(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两届学术奖金的获得者。自2017年起,他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开设“当代设计策展”和“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方向课程,从事设计策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最近他策划的“我想看见‘你的看见’”展览或许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策展”这回事。

798CUBE新展,也是“iCUBE Museum”艺术项目首个展览“我想看见‘你的看见’”于2023年3月24日正式开幕。“iCUBE Museum”是国内首个汇聚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的艺术项目,本次展览邀请9位国际知名艺术家/团体,在798CUBE的空间中共同创建一个“即将到来的新世界”。

“我想看见‘你的看见’”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由798和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教授担任总策划,798CUBE执行馆长李东妊担任展览总监,王乃一担任策划人。798CUBE执行馆⻓李东妊强调798CUBE以“艺术+科技”为核心的理念,希望“将符合未来时代潮流的艺术科技带入到现有的工业、创意综合体当中,以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创造⼀种情感的温度”。

基于艺术与科技的实践,“iCUBE Museum”旨在连接现实与虚拟,借用了唐娜·哈拉维(Donna J. Haraway)的“伴生关系”理论,该理论试图打破文化与自然之间的二元划分,拒绝建立起人类与非人类的等级关系,提出应尊重人类与非人类的差异。她提出另一理论“赛博格”既指有机体和机器的混种,还包括赛博空间中的数字化身。艺术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了一种包容万象的虚拟化的数字空间,即展览中多次提到的“可能”的新世界。

本次展览邀请了9位享誉全球的艺术家,分别为:蔡国强,奥⾥·格什特(Ori Gersht),“纠缠的它者”(Entangled Others)与雅各布·斯廷森(Jakob Steensen),基尔·乔邦(Gilles Jobin)与梅洛迪·穆塞特(Mélodie Mousset),费俊与梅洛迪·穆塞特 & 艾多·福伊鲁(Mélodie Mousset & Edo Fouilloux)。这些艺术家通过虚拟、增强和混合等方式呈现超越现实的多维感官体验,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探索新世界的路径。展览按照“宏观-微观-宏观”的暗线展开,从关注宇宙空间和自然生态的宏观景观,到回归人类自身和现实世界,呈现了一种想象与实体混杂而又和谐的空间。

奥里·格什特(Ori Gersht)的《勿忘我》(Forget Me Not),通过高速相机捕捉了花卉和静物爆炸的一瞬间,捕捉了爆炸后物体的运动路径及运动后弥散的过程,是对死亡的必然性及物质有限性的回应。由于眼睛无法精准地捕捉爆炸的每一瞬间,格什特利用先进的摄影技术定格爆炸中的花卉轨迹,便是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摄影简史》中提到的“光学无意识”,即没有被肉眼捕捉到却在摄影中非凡的表象。艺术家在过往的创作中有意关注艺术史,这件作品的构图令人想起17世纪佛兰德斯画派的静物作品,尤其是老扬·勃鲁盖尔的静物花卉。

奥里·格什特,《勿忘我》(2021),“我想看见‘你的看见’”展览现场,2023年

雅各布·库茨克·斯廷森(Jakob Kudsk Steensen)在《临界地带》(Liminal Lands)创造了一种太阳、盐沼、枯木和细菌共生的虚拟自然环境。艺术家一直聚焦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与艺术的结合,在沉浸式装置中将虚拟和真实的景观融为一体,研究人类活动对大自然不可逆的变化,为生态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观点,探索人类正面临的环境危机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斯廷森会对某个生态系统进行系统性的调研,通过3D扫描技术搭建虚拟模型,最后组合模型制作成虚拟的生态系统。艺术家在法国南部萨林·德·吉罗(Salin de Giraud)地区的盐沼开展一年多的实地调查,对摄影图像和路引进行数字化处理,展现了湿地中不易被察觉的宏观和微观生态系统。

雅各布·库茨克·斯廷森,《临界地带》(2021),“我想看见‘你的看见’”展览现场,2023年

梅洛迪·穆塞特与艾多·福伊鲁(Mélodie Mousset & Edo Fouilloux)合作打造的《水母》(The Jellyfish)描绘了深海中海底生物对各种声音的响度、节奏、音高波动、连续性等作出反应,不同的海底生物回应的声音频率和音高各不相同。通过参观者和虚拟生物之间的互动,艺术家以诗意的方式勾画了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景象。

另一件虚拟现实体验作品《花华》(HanaHana)营造了一个超现实的虚拟宇宙,在这个空间中,闪烁的太阳照射在一个深红色的湖泊和荒凉的沙滩上,岛上有着串联的手臂链条,这些手臂像花朵一样绽放。观众可以进入这个空间中无休无止地生成新的手臂,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幻觉雕塑。在这个互动协作空间中,每个体验者的创作都会保留,最终成为公众共同参与的艺术品。穆塞特设计的荒诞梦境世界的主题借鉴了流行美学和古老的萨满思想,最终形成当代的视觉奇观。这个作品的部分灵感来自日本漫画海贼王的角色妮可·罗宾,通过吃一种名叫“花花果实”的恶魔果实获得了一种能让身体的任何部位像开花一样绽放的能力。

同为多用户虚拟现实体验作品,基尔·乔邦 (Gilles Jobin) 的《虚拟剧场》(La Comédie Virtuelle)重构了一个老日内瓦剧院,使得观众能够漫步于未来的“日内瓦剧院”。每个参与者都被赋予了一个虚拟化身,能够在剧院的各个区域自由移动,并且与其他参与者进行互动与交谈。

基尔·乔邦,《虚拟剧场》(2020),“我想看见‘你的看见’”展览现场,2023年

费俊近年来致力于研究将艺术和科技融入情绪疗愈领域,《EAT ART · MR 情绪料理》是展览中唯一一件混合现实作品。通过测量参与者的心率得出气质类型,前方的机械臂将作出与情绪对应的动作,之后领取AR眼镜,可以在虚拟世界中选取自己的情绪图形,观者在拖住不同的图形后释放将呈现不同的爆炸动画。在展览后期,将向观众提供与情绪相符合的饮品和食物,形成了调动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的个性化情绪疗愈体验。费俊表示希望通过作品处理后疫情时代留下的情绪问题,帮助参与者看到情绪的具体形状,从而更加关注内心情绪的变化。

费俊,《EAT ART·MR 情绪料理》(2023),“我想看见‘你的看见’”展览现场,2023年

“纠缠的他者” (Entangled Others) 是由艺术家索非亚·克雷斯波与费莱肯·麦考密克 (Sofia Crespo & Feileacan McCormick) 共同创立的艺术团体。“纠缠的他者”的艺术理念在于使观者进入一个超越人类的,与他者纠缠在一起的世界。他们的《离散描述》(Decohering Delineation)中使用量子计算将人工标本、自然标本和生态系统相联系,观众戴上VR眼镜后可以自由走动,在这一过程中图像会瞬间发生改变。艺术家的创作基于视觉的不确定性,即当出现一系列习以为常的物品突然以非常规的形式出现在眼前时,观众会突然无法识别图形,正是这种打破常规的方式使得他们看见了“可能”的世界。

《离散描述》,纠缠的它者,2023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梦游紫禁城》是蔡国强首次创作的虚拟现实作品,受历史上紫禁城内庆祝农历新年燃放烟花的启发,设置了一个古代的烟花燃放仪式庆祝紫禁城建成600年。在5分钟的短片中,观众随着一只猫和乌鸦的视角,经过“盛典”、“歌舞”、“光明”、“狂欢”这四个章节见证这一盛大的仪式。艺术家凭借故宫数字图纸建造模型,由工匠复原汉白玉紫禁城模型,再委托浏阳的烟花爆破团队制作烟花效果,最后通过后期合成技术将二者组合在一起,复原了恢弘壮观的紫禁城,为观众创造了一个对话古今的渠道。作为展览的尾声,此件作品使得关注的焦点最终落于现实和人类。

蔡国强,《梦游紫禁城》(2020),“我想看见‘你的看见’”展览现场,2023年

此次展览试图打造现实和虚拟的临界地带,创造一个艺术形态的新世界。艺术家借用科技手段超越物理世界的限制,使得人与技术紧密交融,以至于让我们思考如何处理虚拟共生、多元融合而带来的边界模糊的问题。正如策展人王乃一提到的:“将展览作为架设时空间的桥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探寻‘可能’世界的路径”,作品展现的人和动物、人与非人、有机体和非有机体、现实和虚拟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从而创造了多维的景观世界。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6月6日。

关键词: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