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农村生活还是非常清苦的。人们想从农村走出来,跳出“农门”有所作为,似乎只有两个途径:那就是参军和考学。但是,参军和考学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人们形容其难度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点也不过分。我和我的同龄人正面临着人生的抉择。
第一次高考失利,我感觉求学希望不大,萌生了当兵的想法。父母找了村支书,村支书却说:“到部队是条出路。可是,转志愿兵和考军官也有名额限制,没钱没人的连个指标也捞不着,一旦不能如愿,服兵役三年还得回来”。是啊,三年的兵役,如果不能如愿,还是跳不出“农门”。人生的金色年华能有几个三年,我反复考虑着。参军一试,继续求学……,思想斗争异常激烈。我最终选择了求学,因为求学相比参军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一年考不上还可以复读。
第二次高考,我又以失败而告终,对我的打击太大啦!我开始怀疑人生,心想:“自己也许压根儿就不是求学的料,和求学无缘”。一年的努力拼搏,多少风风雨雨,换来这样一个结局,难免心灰意冷。父母看着我年龄不小了,也不知如何是好,怕影响了我的婚姻。我更是迷茫,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中,我的人生之路走到了“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整个人就像一个断了线的风筝,没有了定力,飘摇不定。
有一次晚饭后,夜幕降临,视线有点模糊,我决定出去走走散散心情。刚一出胡同口,就隐隐约约看见几位老人坐在靠墙的梁檩上,就听其中一个人说:“听说大志又没考上,脑袋瓜还是跟不上,认学也没用”。另一人说:“有的小孩看着学习差不多,一上高中就不行啦”。我听后心里酸酸的,难道我就是他们所说的那样子吗?强烈的虚荣心和自尊心让我无地自容,我转身消失在回家的夜幕中。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不能放弃,不能放弃,绝对不能放弃。我不能屈服于命运,我要与命运去抗争,我又去复读啦。
高考结束后,我总感觉心里七上八下的。因为,这次考得仍不理想。有一天夜里,我从睡梦中惊醒,母亲问我:“做噩梦啦?我惊魂未定地说:“我梦到几个人抬着一个大红棺材,阴森可怕,对着咱的大门走来,怎么也赶不走”。母亲却坦然地笑啦,说:“有棺材出现是好梦,意味着有好事将要出现,也许这次能考上哩”。我不相信周公解梦,我更不相信母亲说的话,我知道这是母亲在宽我的心,也就没把母亲的话当做回事。但是,真应了母亲那句话,没几天山东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送到了母亲的手里。
我清楚地记得母亲接过通知书时的情景:眼里闪着泪花,我知道那是高兴的泪花、那是无奈折磨过后的泪花、那是憧憬美好生活未来的泪花。我一时也未醒过神来,好像生活在梦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既高兴又想大哭一场。
三年的高考给我开的玩笑太大啦!第一次差十五分没有被录取,第二次差四十五分,这次感觉考得不理想,却被录取了。不管怎样,总算释怀啦、压力解除啦,婚姻和事业也有着落啦。
我吃过晚饭,趁着夜色又走出胡同口,本想到池塘边吹吹风,放松一下心情,又听到坐在梁檩上的一个老人说:“听说大志考上啦,这孩子有志气,看着就有出息”。另一个人说:“这孩子从小就有一股子犟劲,学习一直不错,只是考试时发挥不好,有志气没有混不好的,这孩子命里不该吃庄稼饭”。我听了又想起上年我落榜时他们说的话,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三年的高考,让我痛苦很多、让我明白了很多,也让我悟出了很多。人生就像一次登山运动,你想看到山顶的无限风光,想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就不要畏惧登山的劳苦,就要有登山的勇气和信心。别人口中在美的风景也不如身临其境。人走的高度不同,看到的风景就不一样。再者,不要太在意别人说什么,要看自己在做什么、不经“涅槃之痛”难得“重生之美”、不要相信命运,拼“命”就有“运”。冲破所谓的“走投无路”,就是“条条大路”。
我参加工作已三十余年,每每想到参加高考时的那些岁月,想到那些汗水和泪水,想到那些痛苦和快乐,就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庆幸自己选择了正确的人生之路,接受了高等学府的教育,拥有了书写无悔人生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