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马云澳洲报恩,豪赠2000万美元感谢43年前一次邀请

频道:幻想言情小说 日期: 来源

莫利一家是马云的贵人,马云也是一个感恩的人,难得的是,他们铭记这段佳话的方式是成立教育奖学金,帮助更多有才有梦想的年轻人。

近日,有网友在澳大利亚墨尔本酒店里偶遇马云,马云一身休闲装,穿着布鞋,喝着可乐在玩手机,看起来十分悠闲。

2月18日,马云与外国友人的合照也出现在社交平台,从照片中看到,马云站在中间,笑得十分灿烂。

值得一提的是,与马云合照的人并不是普通网友,而是马云43年前在杭州西湖认识的老朋友莫利。

这段持续了43年的友谊,还得从少年马云说起。

15岁的马云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马云每天早上骑40多分钟的自行车,在西湖旁的酒店,找一些外国的游客交流。

1980年7月,马云遇见了来杭州旅游的澳大利亚游客,莫利一家。

他们来自澳中友好协会组织,父亲莫利是一位刚刚退休的电气工程师,在1970年代加入了澳中友好协会;母亲叫朱迪,他们还有三个孩子:戴维、斯蒂芬和苏珊。

晚上,在西湖边游逛的时候,一个和戴维年纪相仿的中国男孩走上前来,微笑着,用略显稚嫩的英语和他们打招呼,这个男孩正是马云。

晚上自由活动的时候,我们在公园里玩火柴,一个男孩走过来和我们打招呼,他想锻炼一下自己新学的英语口语技能。他介绍了自己,我们互相寒暄了几句,约定之后再来这个公园碰面。

马云的可爱和热情给莫利一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们非常喜欢这个骑着自行车带着他们跑遍杭州城的中国少年,同时欣赏马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韧劲、乐观和刻苦的品质。

在之后的几天,老莫利经常带着儿子戴维找马云聊天,马云和戴维年纪相仿,很快就成为好朋友,一个教打乒乓球,一个学习英语。他们还在西湖边留下了第一张合照。

当他们回国之后,还保持着书信往来,几乎每个礼拜就要写一次信来告诉对方自己的日常生活。在当时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时代,这样的跨国笔友真的十分难得。

而马云也遇到自己的导师,莫利在与马云书信时,还经常纠正马云的语法错误。

21岁的马云,经历了三次高考,最后因为英语成绩突出,破格被杭州师范学院外语专业录取,成为一名大学生。

远在澳大利亚的莫利一家替马云开心,还邀请马云到澳大利亚看看。

正是这段旅程,使得马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在当时,中国到澳大利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时赴澳签证只办给政府公务、出差或者留学的人,旅游这个还真的挺罕见的。马云连续7次签证都被拒绝了,独自一人在北京,钱几乎要花光了。

而莫利那边为了让马云顺利出国,也做了大量工作,还向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发电报说明情况,马云也向签证官讲述了他和莫利一家的故事。经过几番交涉,马云最终拿到了签证。

1985年7月份,马云如愿坐上了飞往澳大利亚的飞机。而热情好客的莫利一家,带他去参观游玩了悉尼的一些风土人情,所见所闻让他大开眼界。

莫利的家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纽卡斯尔市郊区的新莱姆顿地区。这是马云第一次出国。一个月后,当马云回到杭州时,他好像已经变了一个人。

1985年,我在纽卡斯尔的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关重要。澳大利亚改变了太多过去的认知,我开始觉得必须得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去思考。我们需要更开放的思想,我们要用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如果没有肯·莫利父子,没有澳大利亚之行,那就不会有现在的马云。

回国后,马云的大学生活并不轻松,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于是,莫利再一次施以援手,又做了一个影响马云人生的决定——资助马云读大学。

2004年,淘宝诞生,但老莫利去世。马云悲痛不已,在唁电中,马云称呼老莫利为澳大利亚的父亲和导师。

受肯·莫利父子资助的32年后,马云用另一种形式报答了他们的恩情。

2017年2月, 马云捐献2000万美金给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成立了以莫利父子命名的马-莫利奖学金计划,其款项是学校自开办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捐赠。

这件事曾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一次采访时被问及缘由,马云就回复了两个字:报恩。

莫利一家是马云的贵人,而马云也是一个感恩的人。所以网友评价马云这次现身澳洲,与老朋友叙旧谈心,也是串门走亲戚。

马云希望能如莫利父子当年帮助自己一样,去对那些渴望学习、心怀梦想,但无奈身处于困顿中的年轻人施以援手。

关键词: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