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没必要用异样的眼观来看待不合群的人,也没必要因为自己的不合群而倍感孤独。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在社会上,很多人为了更好的追名逐利,往往会相互利用,彼此抱团取暖,所以才会表现的很合群,很擅长社交,人缘很好,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罢了。
真正有能力的强者,会明白顺其自然的道理,他们会遵循大道而作为,不愿意于世俗同流合污,因此显得很不合群,甚至会被人误以为愚笨、情商低。
实际上他们早就已经看透了世俗的门门道道,选择静下心来好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做个能力强大的人,只有能力足够强了,才能够得到应有的名声和地位。
正如老子所说的那样:“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也就是说,世人都在炫耀光彩,而唯独我昏昏昧昧;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事,只有我愚昧而笨拙。
所以说,不合群的人未必就是能力不足的人,很多时候他们是最清醒的一批人,因为清醒,所以更加珍惜自己宝贵的时间,他们会比常人更加努力的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生活。
其实不合群的人,往往内心更加强大,因为只有忍受的了孤独的人,才是一个内心真正强大的人。
内心强大的人,有独自面对艰难困苦的勇气和能力,他们不需要他人的帮忙,也能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总之他们抗压能力往往比一般人更高一些。
这些不合群的人,即便孤孤单单一个人,但是他们内心富足,能够体会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他们很享受这个过程。
纵观整个历史,很多厉害的人物都是“不合群”的人。唐代的刘禹锡因为遭受百官的排挤,被贬官到偏远地带,居住在陋室,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他依然是怡然自得,身心愉悦。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哪怕得罪所有人,也要保住自己的气节,做一个有品性的人。所以他才毅然放弃官宦生涯,宁愿整天劈柴种田,也不愿意阿谀奉承!也正因为如此,才被后人敬仰!
显然,这些历史上的牛人都是不合群的,但是他们都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最后“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离大道更近,正所谓是“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又称《老子》,全文共81章,作为中国经典文学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里面有不少和生活有关的处世哲学,乍眼一看不觉什么,但是当你真正的读懂《道德经》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里面的很多处世哲学都十分有用。
其实老子的《道德经》,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神秘莫测,里面记载的很多为人处世的观点,以及人生哲理,文约五千言,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道德经》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更指出了处世的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