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焦虑、自我苛责的背后是什么?你向内看见自己了吗

频道:科幻电视剧 日期: 来源

三位嘉宾以书会友,与读者朋友们亲切交谈互动,并从自己的咨询经验和生活体验出发,向读者朋友们介绍了一些如何“爱自己”的实用方法。

《简单心理:向内看见》中提到,有些人对声音、气味、味道等非常敏感,共情能力很强,却也因此时常感觉疲惫不堪。但与他人倾诉时,却常常被说成是“太敏感了”。这种不被理解的困扰常常令本就敏感的他们多了一层人际交往上的心理负担。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情况属于“高敏感人群”,它是一种比较稳定和持久的人格特征。需要做的并不是“改善”或“克服”它,而是选择“接受”和“适应”它,不必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做出不符合自我特质的事。

和书中的解读相似,李松蔚认为,减少自我反思,可以有效地克服内耗。他回忆,在20年前进入北大心理系开始学习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时,他曾经看到过这样一道例题:一个妻子和她的婆婆之间有冲突,她感到非常痛苦,对婆婆有强烈的愤怒,这个愤怒伤害到了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你应该怎么帮助她?

“这道题的标准答案是要用‘ABC理论’,这个理论就是告诉你,所有的痛苦和情绪都不是真实的世界带来的,而是你内心对那个事情可能有一些不合理的认知。”李松蔚说:“所以我们要去帮助这个妻子,就要告诉她,你一定是假设了婆婆就应该对媳妇好,你才会把自己搞得这么生气。如果没有这个假设的话,你就可以心平气和了,你就不需要那么痛苦了。”

“这本《简单心理:向内看见》让我感到很高兴的地方,就是我们国内终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发出来,去告诉大家,即便是心理学也不是要完全地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去适应所谓外部世界的,很多痛苦其实不是你的错。”

简里里认为,在“爱自己”这件事上,建立相对稳定的自我价值系统非常重要:“当你建立了这么一个稳定自洽的系统之后,你能够允许别人和你不一样,你也能允许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你不会特别拧巴着。”

现场观众提到了养育孩子的经历和“母职”,在提到初为人母的体验时,简里里分享了她的焦虑和不安:“以前别人来问我这些问题时,我都说只要父母大体放松,大体健康,孩子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放在自己身上,我每天都在想我做得对不对、好不好。如果能重来一遍,我会做出不一样的决定。所以内在处于很撕扯的状态。”

李松蔚则用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60分妈妈”概念回应,“在做父亲这个问题上,我也曾陷入深度自我怀疑,但有时候其实我们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做一个60分妈妈也不错,差不多就可以了。”康堤也说:“有时候我们不应该以‘妈妈’做称呼,而应该用‘养育者’。因为妈妈的话,好像又增加了一层职责和负担。”

在谈及时下被广泛讨论的PUA问题时,李松蔚提到:“现在大家愿意娱乐化PUA,说成CPU、KTV甚至Hello Kitty,这其实是在为PUA祛魅,避免过度渲染PUA这件事本身的技巧和神秘性。这使人们在经历类似场景的时候,能够更加及时和自信地做出判断和选择,离开这段关系。”

最后,简里里分享了她所认为的心理咨询的意义:“我觉得心理咨询带给人的是一个心理空间,让人更加清醒。人有创伤或是不知道自己经历着怎样的痛苦感时,其实眼睛是被遮住的,所以我们看到的问题不一定是真正遇见的问题。但心理咨询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痛苦,并做出选择。”

关键词: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