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3月21日出生于也门萨那省桑哈尼地区拜特阿玛-阿赫马尔镇的一个贫穷家庭,其父亲阿卜杜拉·萨利赫在小萨利赫少时就去世了,于是他母亲改嫁给老萨利赫的兄弟穆罕默德萨利赫,在村里接受简单的小学教育后在16岁时加入陆军,并于1960年考入军校进行深造,然而此时的也门并不太平,由于国王艾哈迈德·伊本·叶海亚·哈米德丁的父亲曾被“自由派”杀死,因此他抗拒一切新鲜事物,甚至不断祈祷“我祈祷上帝,我不会在用这些现代主义者的鲜血染红我的剑之前死去”,然而他自身却享受着西方文明成功带来的奢华生活,也门就这样陷于专制和保守的统治当中。
虽然萨利赫参加过革命,但由于他来自弱小部落而距离权力核心甚远,只是新生政权的不稳固为他的上位创造条件。北也门第一任总统、革命元老萨拉勒因为与埃及走得过近,以至于主权可能将会不完整,于是在1967年一次不流血的政变中下台,总理阿卜杜·拉赫曼·埃里亚尼代替他成为新一任总统。埃里亚尼是个温和的文人统治者,他通过与保王派谈判结束了内战,并积极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最主要的成就是1972年与南也门就统一问题达成初步协议,这也成为日后南北统一的基础,但是他无力调和保守派、各部落及亲沙特派等各种政治势力,国家再次陷入动荡,于是武装部队副总司令易卜拉欣·穆罕默德·哈姆迪中校领导武装部队指挥委员会发动政变,也门唯一一个文人政府就这样在1974年倒台,而萨利赫站因支持哈姆迪的上台成为一个机械化旅的上校。
哈姆迪上台后致力于加强中央权威和削弱地方权力,集大权威于一身,并将各部落权力收回建立一支国家的现代化军队,但哈姆迪并不是武夫,为了从根本上改变部落问题,他史无前例的将财政预算的31%用于教育,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实施了免费早餐计划,从而将政府的影响施加到国家的各个角落,增加公民意识。物质上哈姆迪也积极推动现代化,他发起了一项大型基础设施计划,铺设了数千公里的土路,修建了数千所学校,以及数百家诊所和卫生中心,并鼓励投资者投资农业和本地制造业。这些措施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人均GDP增长了三倍,经济的发展也让哈姆迪开始有信心进行政治改革,其计划通过建立政治机构“大众公约”将也门过渡至民主社会,若这些改革继续推动的话,如今的也门将会是另一个面貌。
1977年哈姆迪准备与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1967年南阿拉伯联邦倒台成立的社会主义政府)洽谈统一之事时被杀害,总理艾哈迈德·侯赛因·加什米上台,真凶是谁至今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历史上与也门有纠葛的邻居沙特肯定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也门,就在1978年加什米准备再次与南也门商讨统一时被炸弹炸死,但这是后话了。加什米执政时期,早在哈姆迪时期就与其结盟的萨利赫因协助其清除军队中哈姆迪的支持者而备受青睐,官至前也门王国首都塔伊兹省的军事首脑,加什米死后,作为加什米亲信的他被任命为临时总统委员会的成员和总参谋部副司令,由于一年内连续死了两任总统,总统职位已成高危职业而无人敢接,最终经过各大家族共识,“无名小卒”作为总统来代表他们的权益是最合适的,萨利赫就这样被推上了总统宝座。
萨利赫上台后协调各部落来获得支持,同时将自己所属的桑哈部落及加什米家族的人安插在政府要职中形成一张强大的保护网,为了稳固各方势力,他在1982年建立了政党全国人民大会,与其说是政党倒不如说是部落联盟,因为它的成员多来自各地方部落,但正是这种联盟为萨利赫带来了权力的稳定,他在1983年和1988年两次蝉联也门共和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由于也门很多部落与沙特有联系,而萨利赫与部落的交好也改善了两国的关系,使得大批也门人去沙特打工,外汇的增加刺激了该国农业经济向进口消费品的大型商业网络的转变,。1984年亨特石油公司在也门发现该国第一个商业油田,平均日产达8000桶,随后又陆续发现了十几个油田和天然气田,也门宣告进入石油时代,以至于其人均GDP(304美元)在次年一度超过中国(297美元)。
江山一统后,萨利赫已是也门无可争议的领导人,胜选后议会通过法律,将总统和议会任期分别从五年延长到七年和从四年延长到六年,但就在萨利赫得意之时,他无意间造就的对手胡塞出笼了。本来萨利赫只是想以胡塞的宗教号召力妆点门面,但胡塞所在的宰德派因曾是也门的王室阶层,所以长期以来就看不爽推翻他们的共和政府,因此在利用90年代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为自己拉起大批支持者后,他对萨利赫是越看越不顺眼,甚至受伊朗影响而提出在也门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较为世俗的军方是不允许这样的,而最让胡塞最不爽的一点便是萨利赫与美国的友好关系。
在内万人之上,在外老美撑腰,萨利赫家族在也门权势滔天,据统计萨利赫执政期间共积累了600亿美元资产,相当于该国年度预算总额的五倍,然而富了他家,穷了天下,丰富的石油资源并没有惠及老百姓,主要原因是该国由于战乱而未能现成完善的工业基础,所以该国很大程度上依赖与政府签订生产共享协议的外国石油公司,大量石油被贱卖出去,石油未能现成也门的支柱产业,而作为经济支柱的农业又因干旱问题产量不佳,但栽培较易的软性毒品阿拉伯茶却在也门农业经济中起著主导作用,可谓乱上加乱。所以也门的经济很依赖国际援助,但后来又因腐败问题援助减少,部落武装的冲突和基地组织“养蛊”式的存在,更打击了该国的旅游业和外资引进……
也门一半的人口生活在每天消费两美元以下的生活水平,三分之一的也门人长期面临饥饿状态,老百姓早已对腐败的萨利赫家族不满,失势的各大家族对萨利赫家族长期独大更是不满,所以不满情绪已蔓延到各阶级,此时只需要一颗火星即可点燃他们的怒火。2011年1月执政23年的突尼斯总统宰因·阿比丁·本·阿里刚刚倒台,但不知是谁给萨利赫勇气让国会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让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愤怒的人们于是走向街头表达抗议,一万余人聚集在首都萨那呼吁总统萨利赫下台。5月份以萨迪克·艾哈迈尔为首领的“哈希德”部落联盟更是加入到反对派,虽然萨利赫的桑哈家族属于部落联盟的其中一支,但萨利赫有意传位给儿子的想法早已让盟友们不爽。
2013年2月,萨利赫在萨那开设了一座私人博物馆,记录了他33年的执政经历,博物馆的一个中央陈列柜展示了他在2011年6月暗杀未遂时穿的一条烧焦的裤子,其他展品包括萨利赫在沙特阿拉伯接受医院治疗时从身上取出的弹片碎片,以及国王、总统和世界领导人在萨利赫统治期间送给他的各种礼物。这一切使萨利赫看起来俨然一副退休翁的样子,似乎他真的就要安度晚年了,然而其实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出山,而这个机会就由他的“宿敌”胡塞武装给他。萨利赫2011年下台后其实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也门南部基地组织肆虐,也门北部有伊朗撑腰的胡塞武装则趁乱一路攻城掠地,逊尼派在政坛中的得势更是让许多什叶派民众加入到胡塞武装中,胡塞军更是在2014年7月兵临首都萨那城下,同属于宰德派的萨利赫看到了东山再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