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龁采用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术,让秦军在战前主动退兵,同时又假装败给了赵军,同时又把主力部队埋伏在了战场上,等着别人来攻击自己。这是一种高明的战术战法,可以极大地调动敌方军队的积极性。
如果非要给白起加上定义的话,那就是他一生中做过多少事?又有多少事让他感到后悔?白起所做的都有哪些事呢?首先,白起并没有像那些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在秦国战场上一场地杀了40万人。而且这些战报被白起来到秦国后便被秦昭襄王给销毁了。
然后在白起杀了李兑之后,秦昭襄王便问了大臣们一个问题:“那个叫得最欢的人是谁?”秦昭襄王将那个叫得欢的人给他找来:“他就是白起啊!”
白起被召回后,很多人都认为白起有很大的功劳,是个难得的人才,然而赵孝成王却将白起给撤职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秦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并不是白起所取得的功劳,而是由秦军王翦所带领的60万军队给白起打的胜仗。
而赵孝成王作为一个君王并没有因为这个人是白平而对其进行宽恕而是将他直接斩杀了。这件事被传到了赵孝成王那里之后他才知道白起是被斩首处死的,于是他便派遣使者将此事告知了赵孝成王。
白起的性格与其他人不一样,他不是一个会隐忍的人。当秦军攻下了上党、武遂等地,眼看就要攻破赵国首都咸阳时,白起并没有选择立即进攻邯郸。他选择留下一个老弱无力的士兵去守住秦国首都咸阳。白起是一个十分有谋略的人,如果他在赵国发动进攻,那么势必会影响秦赵之间的关系。
白起的死,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秦国的问题。从白起被设计杀死在赵国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而秦昭王之所以让范雎去劝说白起投降赵国,正是因为他知道范雎和白起之间有很大的仇恨,如果他们能联合起来对秦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因此白起才会选择自杀。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赵孝成王,他对于战争一直是比较消极的态度,根本不愿意听别人劝谏,所以白起这样一个刚愎自用、目光短浅的人自然不能继续在赵国待下去了。
而且白起对赵国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贡献,如果他能够劝谏赵孝成王把赵国变成一个强大而又有实力的国家的话,那么秦国在战争中就会得到很大的优势。但是白起非要阻止赵孝成王这么做,这对于赵国人来说是一件十分羞耻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