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老子是按“大国”“小国”分别来教贵族们如何统治国家的。这一章教的是“治大国”,后面又专门教“小国”怎么统治。但有些研究《道德经》不深透的学者,往往认为老子只具备“小国寡民”思想,这是极其错误的。
答:其实,“鬼”在古代的真实含义是“死去的祖先”。如果其“死去的祖先”在世时有丰功伟绩,则称为“神”。所以古代神话中常常都是“现实中存在过的伟大的人”,如封神榜中的各路神仙。
答:指的就是这些国家统治者生前死后没有大的功绩,所以说“其鬼不神”。
答:这儿的“神”,其实是指的“天地山河之神”,是祖先以外的需要祭祀的神。老子时代,包括此前的古代,祭祀天地河山的神灵时,往往需要“人祭”,“拿人祭祀”就是“神伤人”。“不伤人”就是不拿人祭祀,是“无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答:一是指祭祀不伤人,二是指圣人(当时在位的大国统治者)不折腾民众,故称“两不相伤”。
答:也是指两方面,一是神鬼之德,二是指圣人(当时在位的大国统治者)之德,两种德都归于“当位的统治者身上”,称为“德交归焉”。
治 大 国 , 若 烹 小 鲜 。以 道 莅 天 下 , 其 鬼 不 神 ﹔非 其 鬼 不 神 , 其 神 不 伤 人 ﹔非 其 神 不 伤 人 , 圣 人 亦 不 伤 人 。夫 两 不 相 伤 , 故 德 交 归 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