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料,我们的祖先与我们一样,只是在之后,他们保留了狩猎的习惯,在大平原上称王称霸,而我们的先辈却在这里安家落户,以农耕为生。
在这方面,从原理上来讲,还是农耕文化更为发达,对人类的发展也更为有利。可是,因为农业太过落后,偏向防守,当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牧区的人就会更加激进,而农夫的文化则会被掠夺。
这一幕,从汉高祖开始,就表现的极为明显,足足有四十万铁骑,将汉皇帝团团围住。要不是高祖谦逊地称臣纳贡,只怕汉王朝早就没落了。但奇怪的是,这个习俗在历史上还保留了很久,直到后来,当汉武帝的时候,那些善于箭术的匈奴才开始被其他的文化所压制。为什么会这样?
在以往的文献中,曾有学者对农业与游牧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大部分的学者都相信,农业文化是很稳定的,可以繁衍出更多的人口,并且在面对灾难的时候,会更加的强大。因此,农业社会才会慢慢地建造起自己的城池,然后建国,然后才会出现大量的人口。
于是,有些人感叹,草原上的文明,就像一股飓风,一阵子就会消失,而农业就像一座竹子,在大的风暴和大的震动中,都会颤抖,而大的风暴和大的震动,都无法撼动这座城市。
不过不管怎么说,任何一个种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人类的生存能力上,他们比人类的文明要发达得多,可是他们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太过落后,太注重防守了。比如,在草原上,很多时候都会遇到自然灾害,所以人类要么去打劫,要么就无法生存。而在农耕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食物和领地,不会冒着生命危险,而是要建造一座城市来防守。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历朝被游牧文化所困扰,但是真正战胜其统治地位的屈指可数。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城的修建越来越牢固,到了明代,长城就成为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风景线。但这就好比两名习武之人,一个修炼速度和杀伤力,一个修炼的是“金钟罩”,也就是说,你有一根狼牙棍,我一根铁布衫。
这不是什么人,也不是什么帝王的决定。因此,虽然刘邦麾下将领众多,但是他却不得不在汉朝的时候,向他的部属称臣纳贡。就连汉文帝这种历史悠久的皇帝陛下,都会主动请缨,亲自上阵,身边还有周亚夫、李广这些传说中的大人物,也不得不妥协。
首先,因为是文化性质,大多数的牧民都对中原的统治深信不疑,不会像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那样,千里奔走,稳扎稳打。这一条在汉武帝时代就发生了,比如,在三十万大军的围攻下,就是一场阴谋。再比如李广、霍去病等五支军队,每一支军队都能稳操胜券。即便是魏青,也会选择缓慢的推进,寻找机会。
不过,霍去病并没有这么做,他学习了匈奴的战术,让自己的军队,变成了一支由骑兵组成的军队。他们日夜兼程,日夜兼程八百多公里,经常会在敌军的后方,大肆劫掠,还会误打误撞的闯进了匈奴的圣地,也就是总督府。最终,匈奴大军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完全没有准备。
不过,这并不足以让这些匈奴彻底的崩溃,而在他的身后,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他的星辰定位系统。要知道,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放荡不羁,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无法攻击到他们的原因。但是,这也是他们的弱点,因为他们没有防守的地方,所以汉人可以从任何一个方面攻击他们。
但他很强,在他的政治策略下,大批的汉人被派往了西部,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的匈奴。于是,他逐渐得到了大批的引路人,了解到了他们的地形特点,等于是掌握了一个北斗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