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以青少年为主,最小的队员只有四五岁。”来超今年31岁,是复兴区篮球协会会长。他说,2018年以前,邯郸像这样的训练基地还很少。近几年,我市以承办省运会为契机,掀起了一轮体育场馆建设高潮,各专业场馆随之建成,篮球培训基地也多起来,体育设施得到整体提升。
“能把爱好变成工作,是我的幸运。”来超说,从小自己就喜欢篮球,并接受过专门培训。2018年,他创办了属于自己的“超人”篮球馆,真正把“喜欢”变成职业,并对此充满热情。
在训练基地,有许多年轻的篮球教练,魏亭轩是其中一名。魏亭轩是外地人,毕业后跟随女朋友来到这里并准备落户邯郸。他说,“没想到小时候的一项爱好,竟成为自己长大后找工作的‘加分项’。”现在,他一边教学生打篮球,一边备考,“最好能成为体育老师。”他笑着说。
在人民路一处篮球场,每天下午4点以后,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篮球爱好者就会聚集在这里。“以前在部队时,我就经常与战士一起打球。转业到地方后,我发现喜欢篮球的人真不少。”刚刚抹着汗下场的小元说,每周打篮球是自己必备的活动项目,“一天不打球都憋得难受。”性格开朗的小元笑着说,自己在这里认识了许多“球友”,大家经常互相约着打球赛。“省运会虽然闭幕,但体育精神却留在我市,现在我们打球更有自豪感了。”
“篮球就像是一缕春风,为我枯燥的生活带来生机和活力。”小勇是名参加工作五年的年轻人,虽然他的名字里有个“勇”字,但他不仅不勇敢,还很胆小。他说,自己因性格原因,不能适应新工作,“我曾抑郁到住院,是篮球挽救了我。”小勇感慨地说,每一场比赛都打得酣畅淋漓,都那么尽兴畅快。以前见人就垂下头默默无语的自己,现在可以勇敢地抬起头与人流畅地沟通。
在篮球训练基地,14岁的涵硕和12岁的钰轩不断练习着传接球、投篮、运球。“我们是在训练时认识的,现在我们经常约着一起打篮球。”刚上初中的黄钰轩说自己就是单纯喜欢篮球。“篮球让我快乐。”他说。
“打篮球不仅可以促进骨骼发育,更重要的是,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通过比赛可以让孩子学会团队协作、学会坚持、学会拼搏、学会专注、提升自信。”年轻的教练王佳豪说,他带的是少儿组,许多孩子从上小学就开始练习,最小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由于参训的学员年龄偏小,刚来时有的还哭鼻子,现在他们的勇气在运动中得到锻炼。
正在观看儿子练习的程女士说,自从孩子看了动画片《灌篮高手》后,就嚷着要当一名灌篮高手。从前年开始,他每天下学后都要练习一个半小时篮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这次很幸运地观看了省运会篮球比赛,更加激发了他练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