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一眼千年州桥明月 6万件新发现文物标本重现昔日繁华

频道:犯罪电影 日期: 来源

“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1000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忍不住赋诗感怀,州桥踏月想金陵,金陵赏月忆汴京,时空穿梭,人事变迁,交叉渲染,寄以情愫。

为何州桥能够代表整个东京令王安石念念不忘?汴京八景“州桥明月”的风与月,东京梦华的市井街闹,鳞次栉比的民居民宿,百肆杂陈的商铺集市,昔日最大都市北宋汴京究竟是何等繁华?千年过后,城摞城,桥摞桥,拂去尘土,州桥遗址的重大考古新发掘,让湮没千年的繁华渐露真容,昔日荣光逐渐揭开面纱。

州桥始建于唐朝,名汴州桥,五代时称汴桥,北宋时将汴河称为天河,改桥名曰天汉桥,习称州桥。州桥因桥面宽广,气势甚为宏大。水浒中杨志怒杀泼皮牛二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在北宋时州桥两边夜市比较多。明代,改州桥为高拱桥,1642 年被黄河水淤没。

宋代堤岸石壁上,海马、瑞兽、鹤禽、祥云清晰可见,其构成的浮雕纹饰构成了高约3.3米,总长约25米的巨幅长卷。

此外,在州桥东侧河神庙基址旁发现三尊高80厘米~100厘米的鎏金铜造像,初步判断应为河神庙中神祇金龙四大王、文昌帝君、真武帝君造像,与河神祭祀有关,也是重要的运河文化遗产,三尊造像不可多得,极为珍贵。

骨器除了工具,还有大量人骨遗骸及各类动物骨骼,人骨遗骸多散落在明代末期洪水淤积层下,应为明末洪水毁城导致,动物骨骼主要发现于河道淤积层中,应为人们食物残留。

此次重大考古新发现对于研究北宋东京城、大运河遗产有何意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州桥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周润山在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称,北宋东京城是中国都城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都城,对元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州桥遗址的考古发掘,对于研究北宋东京城的城市布局结构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探讨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礼仪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州桥是大运河遗产中的典型代表,其考古发掘还原了大运河及东京城繁荣的宏大历史场景,填补了中国大运河东京城段遗产的空白,也为我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谈及美轮美奂的州桥石壁时,周润山说,“它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北宋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从规模、题材、风格方面均代表了北宋时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规格和雕刻技术的最高水平,填补了北宋艺术史的空白,见证了北宋时期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高度。”

此外,本次考古发掘首次完整揭露出了唐宋至清代开封城内的汴河形态,展示了自唐宋至清代汴河开封段的发展演变过程,为研究中国大运河及其变迁史提供了考古实证。

州桥遗址见证了10至12世纪中华文明的发展高度,对其进行科学的发掘、保护与展示,对讲好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关键词: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