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沙老回忆录│参加伏击战 解放东台城

频道:惊悚电影 日期: 来源

征程万里,初心如磐。@幸福东台 官方公号(ID:jsdtxcb)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传,推出长篇回忆录,利用图文、视频等多种呈现方式,生动还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县委书记沙金茂同志真实、鲜活、可亲的形象,深入宣传沙老的先进事迹,不断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激励广大东台人民坚定信念,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沙金茂同志1933年出生于当时的东台县沙杨村,在烈士母亲影响下,12岁参加儿童团,15岁参加游击队,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公社党委副书记、东台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盐城地委常委、行署副专员,盐城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盐城市第二、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务,他从参加革命开始,把满腔心血全部倾注在盐阜大地,为党和人民事业特别是盐城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横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位“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党的好干部。

1948年5月,我参加了游击队,当时我才虚16岁。同年春夏之交,李敏区长(兼区队指导员)派员将敌人下乡“扫荡”的具体时间、路线、交通工具等情况侦察准确后,决定伏击敌人。5月15日凌晨,时堰区队、游击队进入了丁庄垛南桥两边群众家里埋伏,上午8点多钟,敌人慢吞吞地划着两条小木船来了。待敌人到了桥下,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愤怒地向敌船射出了一发发仇恨的子弹,扔出一颗颗手榴弹,阵地上顿时步枪声、机枪声四起,军号声、冲杀声震天。敌人措手不及,纷纷举手投降,我们仅用10多分钟就胜利结束了战斗,可惜李敏区长在伏击战斗中不幸中弹,以身殉国。

8月11日,我们游击队第二次配合区队参加伏击战。10日晚作战斗准备。次日凌晨3点钟出发,夜静悄梢的,只有小划子发出像鱼儿激水的声音。4点半钟到达了目的地。听老乡们说,敌人下来“扫荡”,什么东西都抢。战士们的愤怒涌上了心头,忘记了夜间行军的疲劳,增强了杀敌的勇气和决心。8点多钟,敌人从敌据点出来了,但在河北“扫荡”不敢过来。等到9点半钟,敌人还是不过来,我们远程射击,将敌人赶跑。

嵇家楼与时堰镇相邻,相距仅3华里,处于东台、海安、兴化、姜堰四县的交界处,是兵家必争之地。1946年10月14日到16日,华中野战军七纵队组织了东台防御战,打击进犯之敌,最终取得了胜利。

敌据点地形复杂,防守严密。嵇家楼地形四面环水,陆路只有两条,西有一座桥通往时堰镇敌人据点,东南有一座桥通往丁庄、谭庄。攻打嵇家楼一战,军分区奚超然参谋长和海安县团李兆培团长,根据侦察的敌情,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攻打嵇家楼的作成方案。

9月24日上午,我游击队先到倪莫庄集中,讨论研究打进敌据点后如何搜索和应注意的事项。休息时,我和班长谭步海看到海安县团和时堰、台南、溱东区队、游击队约二千多人,浩浩荡荡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下午5时,全体指战员集中,各种小炮和轻重机枪、洋鼓洋号和军号排列在队伍前面,十分威武雄壮。团长李兆培作了战前动员后,部队分三路向敌据点运动。指挥所设在王家墩子,医务所设在北瓦屋舍。我所在的班配合县团主力攻打北面,担负后勤任务。由于我长期怀着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心中燃起的怒火难以抑制,便一再请求领导让我参加县团主力的战斗。领导说我年纪太小,又不属他的部队,要我服从分工,但我仍未被说服。晚10时左右,我军已将嵇家楼团团包围起来,一切准备停当,只等团部下达总攻命令。这时,嵇家楼敌据点的敌人还在吃喝打牌,一点也没有觉察。

夜半,3颗红色信号弹升上夜空,潘家舍三里路上的五百磅炸药包发出一声巨响,号声、炮声、枪声打破了深夜的寂静,火光冲天,揭开了攻打嵇家楼的序幕。战斗一打响,我攻击部队集中所有轻重武器的火力射向敌堡,我英勇的指战员,愤怒地向敌人发射了一颗颗仇恨的子弹。在轻重机枪掩护下,战士们向敌据点发起猛攻。一只只小船像离弦的箭,向敌据点划去。我和游击队长刘裕盛,肩扛门板向前猛冲。敌人的汤姆机枪封锁了路口,有两颗子弹打在门板上,刘裕盛同志很快将我拉到泥坞北面埋伏,我们浑身溅满了烂泥。倾刻间,抬来一位负伤的战士,问起前面的战况,他说:“我们这个班已攻进庄了,在巷战中蒋筱谷被我打伤逃跑了。”

主攻东南角的七连战士们,在猛烈的机枪排炮火力掩护下,人人英勇顽强,个个像小老虎一般,跃出战缭,飞身跳下河,向对岸猛游。深夜的秋水已是彻骨寒冷,可是指战员们浑身充满激情和力量,个个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人人抱定一个信念,“冲过去,消灭敌人!活捉蒋筱谷!”我七连战士一涌而上,怕死的匪军来不及逃跑,纷纷举手投降。

这时,庄南也被攻破。南、北、东三路战士很快会合了,大家又分头追捕逃敌,向时堰逃跑的敌人都落进了潘家舍三里路上的一张大网里,但没有捉到蒋筱谷。

我侦察班长陈万太率领侦察班战士,在匪乡公所没有找到蒋筱谷。他立即来到河边放鸭的陈三爹家中,发现床上睡着一个人,被单把头都裹进去了。陈万太想“三爹无后人,怎么会有人睡在他床上呢?”用手电一照,床边有几滴鲜血,掀开被子,是个匪军官模样的人,受伤的膀子还在流血。陈万太估计这就是蒋筱谷,便大声喝问:“你是什么人?快起来!”匪军官傲慢地说:“你们没有资格跟我说话,叫李兆培来。”陈万太一把将他拖起来。侦察班战士把这个负隅顽抗的顽敌抬到团部,顾振铎认识他,他才承认是蒋筱谷。这个血债累累的杀人魔王终于落到人民的手中。整个战斗不到一个小时就胜利结束了,这一仗全歼了匪东台县第六区常备大队第二分队,活捉了蒋筱谷及部下80余人,缴获诸多战利品。

嵇家楼的攻克,蒋筱谷全队覆没,振奋了我军民反“扫荡”的斗志,推动了地方游击活动蓬勃开展。

10月初,山东解放区取得了济南大捷后,华野苏北兵团乘胜挥师南下。不日,苏北兵团前锋逼近东台城,盘据在此的国民党整编第四师王卓如残部,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匪县长张志扬惊呼“情况紧张”,宣布戒严。在苏北兵团的强大军事政治攻势下,敌见孤城难守,于10月10日夜弃城仓皇逃跑。10月13日夜,我海安地方武装英勇出击,活捉常备大队夏广宝及部下48人,缴获步枪31支,子弹2300余发。盘踞在时堰镇的敌人见孤镇难守,于11月9日夜弃镇仓促逃跑。我游击队和时堰区队,当天拂晓进入时堰镇。我看到敌人的防御工事很坚固,听群众说,这道工事是他们吸取教训而增加的设施。但是,再坚固的工事也抵挡不住人民武装力量的进攻,挽救不了敌人灭亡的命运。当时,为摧毁此工事,我班分在东南角,开始不敢解手榴弹上引线,只好引爆后再解铁丝,拔木桩。我和战友王长秀用两捆铁丝换了猪肉,改善了3个班的伙食,游击队进时堰和区队起都驻在大河西,没一个星期就上升到区队,我编在姜松林这个班。7天后,野战军来人选调10人。区署领导听说其中有我,因工作需要将我留下,变动工作离开了部队。

77年前这一天的每一幕,

仍在深深感动着我们。

指出日本发动的事变是侵略中国的行为,

北野政次从731部队的5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供述,

北野政次笔供部分内容,原件现存于美国国家档案馆,这是影印件。

1948年10月11日东台解放,成为解放战争时期苏中地区解放第一城。中共华中工委和华中行政办事处决定以东台城建市,成立中共东台市委员会和东台市政府,直属华中一地委、一专署领导。11月15日,在城北大操场召开万人大会,庆祝东台市政府成立。

东台城在历史上曾三次解放。第一次解放是在1940年10月8日。新四军解放海安后,东台的国民党部队逃出,东台解放。第二次解放是在1945年9月1日。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东台县委、县政府成立了解放东台城工作委员会,接受日伪军投降,解放东台城。1948年10月11日,东台城第三次解放,设市级建制,为解放战争时期苏中地区解放第一城。《中国共产党江苏省东台市组织史资料》记载,1948年11月12日,为加强城市工作的领导,摸索苏中地区如何接管城市工作,指导即将解放的大批城市的工作,根据当时的情况,中共华中工委、华中行政办事处电令成立东台市,直属华中一地委、一专署领导。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形势发展急转,苏北沿江的南通、扬州、泰州等城市随后相继解放。

1948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台城之前的东台防御战役和春季攻势中的富安战斗,打击了国民党军驻东台城及周边地区队伍的士气,极大地削弱其战斗力,大量杀伤其有生力量,为在苏中地区率先解放东台奠定了基础。

战前部署阶段:1947年10月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决定在海安以北、东台以南组织东台防御战役。令第三十一旅全部在海安以北、东台以南公路段,阻击进犯之敌于东台外围,以纵队特务团守备时堰地区。在东台与海安间实施重点设防,构筑防御阵地,采取运动防御的作战形式,迟滞敌人的推进,以保障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涟水地区的战役行动。

富安激战阶段:1947年10月13日,国民党调集10个团的兵力,发兵东台城。13—18日,第三十一旅在地方武装、人民群众的支援配合下,经过六昼夜的鏖战,打垮了敌人飞机、大炮和地面部队一次次的联合进攻,毙敌近千人,消耗敌炮弹万余发,超额完成阻敌四天的作战任务。

安丰梁垛阻击阶段:10月19—26日,敌军猛攻富安、安丰、梁垛,第三十一旅从战略上考虑,主动撤出三个镇,退守东台城,构筑东台城防工事,后主动撤离东台,转至丁溪、草堰一线,东台防御战役至此结束。在贲家集至东台35公里长的通榆公路线上,第三十一旅在纵队特务团的协同配合下,12天连续抗击敌军10个团的轮番进攻,完成了迟滞敌人进攻的任务,有力地配合了北线主力在涟水的战役行动。

春季攻势中的富安战斗为有力地策应中原、山东战场作战,1948年1月底,中央军委决定抽调第二纵队进入华中,会同第十一、第十二纵队组成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2月下旬,第十一纵队奉命集中第三十一、第三十二旅和分区部队,准备围攻东台城。后得悉东台守敌兵力增加,遂改变作战计划,决定乘敌南线兵力空虚之际,发起春季攻势,攻打守备薄弱的东台以南富安、安丰和梁垛等敌据点。第三十二旅和第二军分区第四团佯攻东台城;以两个团攻取安丰、梁垛;以第三十一旅及第一军分区特务团攻取富安。

1948年3月7日清晨7时许,富安守敌全部经东仓桥沿公路向海安撤逃,在途中被第九十一团打援部队截击全歼,缴获敌轻机枪6挺,长短枪百余支,掷弹筒五具,各种弹药6600余发。3月6日,第七团攻占安丰,歼敌350余人;第八团攻占梁垛,歼敌百余人。富安战斗的胜利,控制了通榆公路线海安至东台段,切断了敌南北通道,为东台城的第三次解放创造条件。

1948年10月初,济南大捷后,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乘胜前进,逼近东台城。为了解放东台城,东台县委配合部队积极做好入城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对干部进行政策和纪律教育,强调入城后要保护城市建设、保护工商业、保护人民,并拟好布告、标语和口号,主要是宣传政策,安定人心。同时建立临时城市工作委员会,分为党群、宣传、财经、治保4个组。陆文彬、陈英才为正副书记,顾维汉为代理县长,张强生为城防司令。10月10日夜,台城敌人仓皇出逃。11日,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和党政机关陆续进城,解放东台城。

关键词: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