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雪峰山“嗅枪队”传奇:数十名猎户持鸟铳抗日,像打野猪一样伏击日军

频道:惊悚电影 日期: 来源

蓝春达故居(“嗅枪队”队部)。在飞山村的一处山坡上,蓝春达的两间木板故居得到初步修缮。2019年,湖南省政府将这两间穿斗式结构的房屋,认定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年,这里既是蓝春达的家,也是“嗅枪队”开会的队部。英雄的后人,如今成为媒体探询的对象。住在雪峰山半山腰的兰东成,回忆起父亲,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枪法。“在100米远的地方放一个鸡蛋,我父亲一枪就能把鸡蛋打碎。”兰东成说。他的父亲蓝施进,是蓝春达手下的得力干将。

兰东成用扁担展示鸟铳的瞄准方法。在父亲的影响下,兰东成也成为一名枪法出众的猎户,他能熟练使用鸟铳追踪攻击在山林或田间出没的野猪。村支书兰子荣还记得他和一帮年轻人随兰东成上山打猎的情景。不过,在上世纪末,我国《枪支管理法》颁布后,飞山村猎户们的鸟铳、猎枪,都被公安部门收缴。看到记者对鸟铳使用好奇,今年65岁的兰东成随手从屋里操起一根竹制扁担。他双手一前一后举着,将扁担的一头顶着右肩,头部右倾,紧闭左眼,睁开的右眼与扁担几乎形成直线,呈瞄准姿势。那一刻,一动不动的兰东成神情专注——要是扁担上有扳机的话,他的手指或许就扣动了。

蓝春达的孙女兰爱花“嗅枪队”纪念雕塑落成后,桐山乡许多群众前来瞻仰。蓝春达的孙女——原飞山村支书兰爱花也赶到现场。接受采访时,她一度哽咽。“我是‘嗅枪队’队长的后人,”她说:“我感到很开心、很荣幸。”“这支拿着鸟铳的队伍,在宏大的抗战史上是一支微小的民间武装。”站在“嗅枪队”雕塑下的孙春龙说,“但是当我们走进这段历史,我们发现,他们身上的血性和责任,正是中国抗战走向胜利的坚石。”

关键词: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