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追光的日子》,你看了吗?别再错过!

频道:剧情电影 日期: 来源

全剧以郝楠老师为主要人物视角,以青云中学十四班为叙事主体,用单元剧式结构讲述了一群性格迥异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克服困难、奋战高考,最终实现人生高燃逆袭的故事。《追光的日子》触及了教师职业发展、师生关系、青少年霸凌、青春期教育、普职分流、高考复读、志愿填报、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社会热点,打破了影视剧市场中青春题材的固有创作范式,凭借多元的主题表达、生动的人物刻画、幽默的叙事风格形成了独特质感,为青春校园剧打开了新格局,实现了文化、时代与情感的新共鸣。

“接近真实生活里的青春”“有喜感有共鸣”“代入感太强了”“生活戏很自然”“我也想有一个郝老师”……各路网友一路追剧一路热评。这种热度来源于对该剧高度写实的认可,来源于对教育路径的关切,也来源于其校园之外更广阔的社会视角。当艺术实实在在地观照现实,让观众自发产生了投射,“热搜”“破圈”则成为必然。

随着剧情展开,在心理老师白洁的帮助下,郝楠逐渐走进学生内心,与学生一起找寻理想之光。他鼓励任真要考就考最好的医科大学,成为“华佗再世”。他激励高远突破医生家庭的束缚,直面内心,报考飞行员。他“征服”了王放,帮他找到追赶父亲的方向。他说服吴母放弃会计专业,让吴凯参加艺考。郝楠一次次用便签、明信片等作为载体,让学生反复夯实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竭力奋斗。

他崇尚公平教育、有教无类,凭借一己之力,让学校取消按成绩排号吃饭,共享优质教学资料。他专业素养过硬,能够快速掌握最新高考趋势,从解题思路到草稿纸用法娓娓道来,助力学生披荆斩棘。他贴近学生视角,以学生所思所想提供解决路径。比如,在贾坤决意放弃学业奔赴上海时发出灵魂拷问,“你要是真在乎一个人,要弄清楚,对方到底需要什么,你能付出什么”,一语切中要害。他善于在具体事件中融入教育理念,在任真偷书事件澄清后及时引导,“有些事情需要我们大胆地信任,小心地怀疑,比如说同学之间的友谊。有些事情需要我们大胆地怀疑,小心地信任,比如说我们做的每道题”。又会对任真大声喊话,“连垃圾都可以被废物利用,人为什么不尊重自己的价值,不要轻易放弃”。正如网友所说,“郝式鸡汤”好喝,“郝式鸡血”好燃。同时,他在职业生涯中也体会到自豪感和幸福感,“做老师是一件非常伟大非常幸福的事情”。

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880.36万人,郝老师就是千万个好老师的缩影。这样一个风格独特却爱得坚定的好老师形象,不仅打破了教师群体脸谱化的塑造模式,让观众看到好老师的更多可能性,也引导着现实中的广大教师乐教爱生、培根铸魂,争做郝老师一样的好老师。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追梦便有了动力和方向。教师的责任不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是点亮学生的智慧与梦想。教育只有带着温度和色彩,才能驱散迷惘,带来希望。愿每一个孩子都能遇到自己的“郝老师”,一同书写人生旷野皆有可为。

他表示:对一部篇幅偏小、题材偏冷的剧,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实属不易。而《追光的日子》最终登陆CCTV-1黄金时间播出,离不开剧集彰显的表达的分寸、细节的力量与教育的真谛,它在表达方式、情节设计和主题呈现三方面有明显的突破,对当下国产剧创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追光的日子》总制片人李峥也和大家分享了这部剧创作背后的故事。主创团队进行了大量的采风工作,编剧赵夏盈深入生活,前往北京、河北、安徽等地,做了包括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大量采风和调研工作,进行了小半年的走访,剧中重点塑造的七个家庭原型均来自真实生活。

“看完这部作品后给人带来的思索很有意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成功的密码在哪里,什么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制度?如何在全民都寄予希望的热点话题上,文艺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表达,这部作品给观众提供了很多丰富的内容。”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谈到了该剧的现实意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这部剧在主题表达上有新的突破。它不贩卖成功学,不以成功来确定这些复读生和这位老师的价值和意义,这一点上体现了教育理念上新的改变,教育的三位一体——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在这个作品中有很好的体现。”

关键词: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