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剧情主打励志向上,吴志非表示,创作上主创团队还尽可能保证《追光的日子》的市场性,“先把剧情跟观众的距离拉近,吸引大家往下看,再谈获取知识跟力量。第一,演员的选取上,我们肯定得选大家耳熟能详、知名度较高、市场号召力比较强的。另外,拍摄的时候,我们也着力把整部剧的基调做得诙谐幽默一点,包括剧情设计也强调跌宕起伏,吸引大家跟着情节走。”
吴志非表示,创作之初,主创团队走访北京、河北、安徽等省市,约学生、家长、老师以及教育专家和心理医生做了很多采访,大家发现“问题学生的背后大概率有一个问题家庭”:“因此,《追光的日子》作为一部群像剧,我们特别想把几类有代表性的原生家庭都在剧中展现出来,不仅要让观众对号入座、找到共鸣感,而且希望能在更广泛的学生和家长群体中起到借鉴作用——让大家在剧中或多或少看见自己的影子。”
由郭京飞、任敏、王源三人组成的主演阵容十分吸睛。“郝楠”“任真”“高远”三个剧中人物的姓名,均用“谐音梗”蕴含了人物的性格特质或人生轨迹。吴志非表示,如此设计是为了让观众感觉到一些“反差萌”:“我们觉得学生挺认真的,老师挺难的,干脆叫‘任真郝楠’。王源饰演的高远,就是人如其名,志向高远。这也呼应了他的人生梦想,当个飞行员,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吴志非表示,对于老师郝楠一角,主创团队在最初遴选演员时,便想着气质应当“亦正亦邪”:“郝楠这个角色一开始挺落魄的,重回学校后,他慢慢阳光起来。如何在这两种状态中切换,一般人拿捏不好这个度,同时,这个演员还需要很讨喜,观众看着他能跟他有共鸣。而且年龄段符合的演员,除了郭京飞没有几个。”
“任敏身上则有一种小冷酷、小倔强以及打从心底里想往上成长的一股劲儿,这种劲儿是角色非常需要的——作为一个复读生,任真非常要强,她需要挣扎着慢慢走出高考不顺的阴霾,然后成长起来。”吴志非透露,“其实,我们当初做剧本的时候,就是按照任敏的形象写的任真这一角色,在最初,这个角色甚至就叫任敏。”
至于王源,吴志非表示“像他这样符合人物高中生气质,又有号召力的演员人选也屈指可数”:“王源身上天然的少年感特别足。其实,多数成年演员是演不了高中生的,如果气质不符,就会有‘扮嫩’的嫌疑。所以,气质相符对我们来说格外重要,毕竟我们这个剧聚焦的是写实题材,得‘保真’,得让大家相信、有代入感。”
异性之间的爱意萌动和朦胧情绪往往是青春片的一大看点,剧中,任真和高远二人的互动与情感走向,自然也备受关注。然而,《追光的日子》避开了惯常套路,用守望相助和惺惺相惜诠释了任真和高远之间的情谊。
这种情感模式,在吴志非看来并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理想化创作,而是来源于生活:“我觉得真实的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异性给予的美好与正能量,这是一种特别不一样的情谊。任真跟高远也是一样,他们彼此能给对方奋斗向上的积极力量,推动彼此变化和成长,非常合情合理。”
让广东观众备感亲切的是,《追光的日子》全程在广东惠州拍摄,惠州的西湖、巽寮湾、红花湖等最具标志性的美景都出现在《追光的日子》中。剧集播出后,这座广东宝藏小城也被更多观众发现,“想打卡”“想来逛逛吃吃”的弹幕和观众留言不绝。
惠州的城市风格与烟火气息也非常打动剧组。“这座城市非常美,又极具生活气息,《追光的日子》就是走写实路线,因此,景观也得往‘实’上靠,得贴近观众真实的生活。而惠州非常具有烟火气,剧中小食店、居民楼这些取景地也都特别有生活感。”另外,吴志非认为惠州的城市界面有层次、有起伏:“这里有老的东西,也有新的东西,整个城市有坡有道有起伏,所以,在这里拍出来的东西会很有纵深感,从镜头上看会很好看。”
惠州的淳朴民风也给剧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志非回忆:“我记得有一场夜戏,赶上了当年广东的最强寒潮。我们在居民区里拍摄到凌晨,街坊们一壶一壶地送开水过来,这真的让人太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