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屋子里的扎染布料上……
来到了“有风的地方”。
装饰有木篱笆与别致的木质挂件,
也悬挂着不同样式的扎染作品。
“这棵树快7年了,是我租下这个院子的时候种下的。”苏杨介绍道,2014年,他为了实现东北人的大海情结,带着家人来到珠海定居。但与这个院子结缘,与白族扎染结缘,还要从2016年的一次旅行说起。
那一年,苏杨带着家人到西藏旅行,途经云南大理时,便被当地商铺里的扎染作品所吸引。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旅途结束后,他便立刻动身去了大理周城,跟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系统地学习云南白族扎染技法。
当时许多人来围观我学习,
在保留院子原有韵味的基础上,
于是便有了这处珠海版“有风小院”。
这里有苏杨在大理周城学成的“毕业作品”,
在这块半平方米的蓝布上实现了不同的花纹,
“这些手工的痕迹都是有温度的”,
谈到喜欢的作品时,苏杨看向了一件大地色的中式马甲。苏杨介绍,这是一件薯莨染,薯莨是来自大地的作物,在染色中需要反复煮染浸泡以及阳光的曝晒,颜色才会一次次加深,因此,为了达到高饱和度的颜色,苏杨花了足足7天时间,还要感谢连续的艳阳天,才得以完成这件作品。
除了满墙的扎染作品,室内还有不少装着晒干花材的瓶瓶罐罐。“蓝色染料是板蓝根,黄色的是栀子,紫色的是紫草,红色的是洛神花,还有石榴皮、苏木、黑豆皮等都可以作为草木染的原料。”
他悉心对待每一位对扎染感兴趣的客人,
植物扎染的美妙、自然之色的神奇,
使植物颜色、形状直接染到织物上,
原标题:《淇澳岛上的这座“有风小院”,让人一秒“穿越”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