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中国故事|去“有风的地方” 看乡土中国治愈力

频道:爱情电视剧 日期: 来源

早春2月,云南大理凤阳邑村,“有风小院”门口,慕名前来打卡的游客在石板路上排起了长队。近日,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跟着电视剧沉浸式体验了乡村“慢生活”的观众,把电视剧取景地——云南大理、剑川等地当作疫情后第一次旅行的目的地,苍山洱海成为他们向往的“诗与远方”。

随着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凤阳邑这个苍山脚下名不见经传的村庄迅速走进人们的视线,成为大理除苍山洱海外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电视剧我一集不落地看了,田园生活让我着迷。”游客李慧说,她和朋友专程从成都坐高铁到大理“追风”。

电视剧另一取景地剑川县沙溪古镇,春节期间的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237.02%。“此前,沙溪已有一定知名度,《去有风的地方》播出后,进一步提升了沙溪知名度和热度。”剑川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婷说,剑川的旅游市场“起风了”,旅游热仍在持续。

沙溪古镇,玉津桥上,一队马车缓缓从桥上走过。这里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入藏的商队在这里停下来,享受一段蓝天绿野、山水相依的田园生活。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上的寺登街、古戏台、兴教寺都是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中经常出现的风景。

《去有风的地方》以“慢”为基调,从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离开都市找寻自我等多个维度交织谱写出当下年轻人对自我实现、心灵自由的看法。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认为,这部剧让观众在润物无声中感受到乡土中国的治愈力。

据介绍,“新大理人”中,有许多是喜欢“慢生活”的文化人、艺术家、手艺人,他们在山水田园间找到了心灵的安居之所。

毕业于广州美院的曾纪荣,原先在广州从事摄影工作,2018年初来到大理,古村落里安静古朴的生活吸引他留下来,创建了插画工作室,乡村生活成为他取之不竭的创作素材。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乘虎认为,“中国乡土文化中质朴厚重的生活关系和智慧启迪着人,安慰着人,鼓舞着人。”杨乘虎说,这种生态感造就了一种召唤力,体现人们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坚守和深刻理解。

先锋沙溪白族书局,坐落在剑川县距沙溪古镇约两公里的地方。书局依托村子的旧粮仓改造而成,外立面土砖土墙完好地保留着过去的风貌,里面却全然是现代书店的模样——两万余册图书吸引着村民和游客,成为一座“精神粮仓”。

常有游客点上一杯咖啡,在书局坐上半天。“除让游客阅读、拍照打卡外,我们还努力把这里建成一个社区型书店。”店长胡姣说,书店会邀请周边村子的家长带着孩子到这里读绘本;孩子们放学后,可以到这里写作业。

书店对面有一个由昔日烤烟炉改建而成的“诗歌塔”——盘旋而上的楼梯间写满中外诗人的诗句,登上塔顶就能看到“诗与远方”。

关键词:去有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