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东县、涟东县、邳睢县、淮宝县……这些县名乍看之下,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仔细一看,又显得较为陌生。它们是抗日民主政权与人民民主政权发展的产物。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解放区建立了很多新的县。但在区划沿革史上,它们较少被提及,彼此的兴废也不尽相同。这些革命年代中建立的县,后来的命运是怎样的?值得我们探索一番。
在与日伪、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江苏境内的民主政权建立了一个个县级行政区。很多县沿用了现有的名称,如江都县、江浦县等,更多的是新设的县名,其中新县名最常见的是原有县的合称,如金溧县政权位于金坛与溧阳交汇处,就使用两县名称首字的合称作为县名,类似的还有镇丹县、镇句县、镇金县、仪扬县、江全县、江高中心县、江句县、和江中心县、江镇县、如泰县、两泰县、苏锡县、来六县、武宜县、金丹县、泗沭县、宜溧县、启海县、海启县、沛铜县、淮泗县、淮涟县、锡武县、锡澄县、靖泰县、溧高县等。
排列组合般的县名占了新设县的大部分,其他最常见的则是与方位相关的县名,如邗东县、泗东县、泰东县、锡东县、丹南县、邳南县、武南县、泗南县、锡南县、如西县、涟西县、澄西中心县、丹北县、句北县、徐北中心县、宿北县、锡北县等,它们地处本县的某一方位,于是便取了与方位有关的名称。
根据《江苏革命史词典》一书进行统计,江苏省内民主政权中出现的新县名超过了100个, 它们绝大部分在革命年代中就被撤销了。其实仅看县名,就可以感觉这些县是过渡性的,它们彼此之间称谓很容易混淆,甚至在南通和扬州地区出现了两个“东南县”。但也有少量的县延续至今,成为今日江苏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部分新设的县在1949年之前就被撤销了,也有一部分县见证了烽火岁月,又经历了1949年前后改天换地的历史,不过它们存在的时间也不长,1949年后不久就被撤销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地名词典·江苏省》记载,这些县有涟东县、盐东县、淮宝县、邳睢县、铜北县、华山县等。
今天的盐城市被称为“盐阜大地”,这与革命年代中设置的盐阜区不可分割。盐阜区的范围很大,南达东台,西至洪泽湖一带,涟东县、盐东县、淮宝县均是在盐阜区诞生的,它们虽然经历了新中国的成立,但没有像有同样历史背景的大丰、建湖一样延续至今。涟东县1941年由涟水县析置,1950年撤销,重新并入涟水县;盐东县1941年由盐城县析置,1949年11月就并入了射阳县。不过今天的盐城亭湖区仍有一个盐东镇,它曾是盐东县的一部分。淮宝县同样成立于1941年,由淮安、宝应析置,1950年并入淮阴、淮安、宝应。
邳睢县、铜北县、华山县三个县设置的时间相对较晚,撤销的时间也较晚。邳睢、华山两县均为1944年设立,1953年撤销。但华山县更复杂一些,它在1947年经过一次撤销后复建。如今,丰县境内仍设有华山镇,它是曾经的华山县县城。铜北县设置的年代其实已是当地解放之后,1949年初析自铜山,1953年撤销,存在的时间最短。
绝大部分建立的新县在1949年前就撤销了,成为光辉历史的一部分,但这些消失的县中仍有极少数在1949年后得以重建并延续至今,最典型的则为洪泽。1942年,洪泽湖管理局改建为洪泽县政府,洪泽县隶属于淮北行署。1947年,解放战争期间,洪泽县撤销。直到1956年,消失多年的洪泽县再度设立,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洪泽区。
革命年代中建立又撤销,随后在1949年后再度设立,不久又被撤销,这种大起大落的县也是存在的,最突出的则是江苏中部的兴东县。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地名词典·江苏省》表述,兴东县成立于1962年,撤销于1964年,只延续两年。实际上兴东县在1949年前就存在过。1944年5月,兴东县在兴东行署的基础上成立,1945年11月,兴东县撤销,相关区域并入兴化与东台。
相对兴东县而言,通如县则不太典型,但情况更复杂。事实上1949年前并无通如县,只有通如行政公署,和兴东县的前身兴东行署是一样的性质,都是县级单位,只是不称作“县”。通如行署1947年成立,1949年2月撤销。1951年,江苏省筹备成立通如县,但随后又取消。1957年,通如县被批准成立,但此后正逢全国行政区划降级调整的时候。1958年,江苏省的一系列省辖市被降级,常熟市直接撤销,甚至连天津市的直辖地位也被撤销。在这种大环境下,通如县的正式成立也就戛然而止了。
与通如县情况相似的是黄桥县,黄桥县是和通如县同一批准备成立而随后又被撤销的县。同样黄桥在1949年前也是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只不过叫做黄桥市。黄桥市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探索城镇工作经验而成立的,但只存续了数月之久,1946年1月,黄桥重归泰兴。1949年初虽然黄桥县被批准成立,但不久决定被撤销,黄桥县和通如县均没有正式设立。
这么多新设置的县为什么留存下来的是这几个?首先,这些地方特别是盐阜一带是传统老区,大丰(台北)还是江苏最早解放的县,经过早期发展后,在这片区域进行行政区划的优化与强化是势所必然。第二,除了新沂外,其余均为沿海地带或与沿海市县相接,随着滩涂淤涨,新的土地需要设置出新的县份,这符合江苏历史上设县的规律。沿海的东台、阜宁均晚至清代才设置,而灌云、启东的建置始于民国。因此滨海、射阳、大丰、海安、如东乃至灌南、响水的设置是符合客观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