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邹靖曾公开表示,作为“新文化”系列的首部作品,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自信、包容的唐代。想到唐代就会想到诗词,想到诗人,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李白”。但当他们深入创作细节的时候,发现具有高度浪漫特质的李白,很难让普通观众代入。而且“电影不希望做成《李白传》,需要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
他们最终选择了高适,一个在史书中被评价为“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的诗人,一个曾与李杜同游却往往被人们忽略的第三人,一个以一种朴素的方式追求理想的世间人。借用他的回忆,关照李白的人生际遇,并通过两人的交往,辐射出包括王维、杜甫、王昌龄、岑参、贺知章、孟浩然等人在内的唐朝诗人群像。
在安史之乱等大历史背景下,诗人的命运沉浮,构成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脉络,正契合了电影主创团队想要表现的“大唐的璀璨群星”“整个时代发展和文化氛围”“史诗感”。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诗人心路注解的唐诗,是非常好用的工具。
两人初识时,意气风发的李白月下舞剑,吟唱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成为翰林供奉后,李白所作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展现出诗人的恣意潇洒;失意时,“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亦呈现出他的踯躅心境……
有观众统计,电影共出现了48首唐诗,大多为国人耳熟能详的名人名篇。这些诗句描摹了片中人物的人生况味,让人在观影过程中产生无限共鸣。因此有观众评价说“那些年少时囫囵吞下的词句,却在某时某刻击中了你”“终于懂了‘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
他们从大量的文献中去还原地貌、建筑上的细节,还到西安、松州古城、潼关等地进行实地采风,构建了烟波浩渺的江夏、熙攘繁华的长安、婉约精致的扬州、苍茫萧瑟的边塞,以及黄鹤楼、胡姬酒肆、曲江池、岐王府、梁园等建筑场景。
电影播出后,人物与马匹造型是许多观众讨论的重点。对此,邹靖曾介绍说,他们的设计参照了唐俑和古画的造型比例与特点。唐朝人崇尚孔武有力,唐俑上半身较长,腰带下褪,以凸显唐朝人的雄壮精神。马匹亦是膘肥体健,凸显盛唐气韵。
最具代表性的是的《将进酒》段落。这段故事发生在高适、李白的中年时期,想要“直驱长安,叩天子门”的他们,千帆历尽却各有各的坎坷与迷茫。李白决心修道,邀请高适、杜甫等人陪同他去济南受道箓。告别之际,一众朋友在河边纵情饮酒,李白吟诵出《将进酒》一诗。
动画中,醉醺醺的李白手持酒碗踉跄踱步,酒水从碗中泼洒而出,现实和幻想之间的界限也被打破。一群白鹤随之飞起,载着同饮的友人沿着黄河瀑布逆流而上,穿越星辰银河,进入无上仙阙。李白与仙人李白撞杯、豪饮,又在恣意汪洋中飞向九重天。与此同时,诗人的赋诗声与音乐鼓点完美贴合,当诗句吟至“万古愁”一句时,画面陡然一转,拉回现实。
“《将进酒》是中华文化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电影希望通过对这首诗的呈现,让观众进入李白的精神世界。”邹靖表示。据他介绍,这段内容的创作时间接近两年,团队做出了非常多的版本,才最终成就了影片最浓墨渲染也最激荡人心的桥段。
在一些观众看来,片中的诗词彩蛋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但拍电影不是写文案,以打断情境连贯性为代价出现的吟诗片段,让这部长达168分钟的“国产最长动画电影”,显得臃肿不堪。很难说,为它打出高分的观众,有多少是在为情怀买单。
被塞得满满当当的电影,在另一个侧面,又给人以空洞的感觉。主创沉溺于情怀输出,电影只有作为符号的诗词和精致的画面,在剧情上没有留下任何让人回味和遐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