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国士无双|致敬“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

频道:历史小说 日期: 来源

自1999年神舟一号成功进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先后组织实施16次重大飞行任务,全部取得成功。曾被钱学森评价为“中国航天事业见证人”的孙家栋,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到一次又一次的直飞苍穹,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了一辈子。今天,《国家记忆》带您一同回顾孙家栋与中国航天的不解之缘。

作为一位资深航天人,他一路见证了中国实现探月工程走过的艰难与挑战。孙家栋在数十年的航天发射试验中,无论怎样的艰难险阻,都未曾见他掉过眼泪,但是这一次,作为“嫦娥一号”的总体设计师,他终于忍不住流下喜悦而激动的泪水。

孙家栋进入空军第四航空学校的第二年,有一个崭新的机会向他招手,到世界知名的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校留学,他将在那里学习专业的飞机制造技术。

孙家栋坚守着心中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他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终,连年取得满分的孙家栋创造了一段传奇,他大大的照片占据了苏联茹科夫斯基状元榜最高的位置。

1958年4月,从苏联开往北京的列车上,一位年轻人看着窗外,回到自己的祖国,他的心情难以平静,在他怀里揣着一枚金闪闪的“斯大林奖章”,他将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这个人就是孙家栋。

到第五研究院不久,这一天,孙家栋和同事们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搞科研,忽然,房门被推开,一位面带笑容的中年男子走进来和大家亲切交谈,见到此人,孙家栋不由得激动起来,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钱学森。

令孙家栋没有想到的是,钱学森这位当时已经是名满世界的大科学家,随后竟成了自己在航天领域的领路人。在回国后的工作中,孙家栋经常需要和中国导弹工程的总负责人钱学森直接沟通,这个在苏联学习期间获得金制奖章的年轻人本就给钱学森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航天领域的研制工作中,又彰显出突出的才华,这使得他得到了钱学森的青睐。

1967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钱学森亲自点将,由孙家栋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那一年他只有38岁。摆在孙家栋和其他科研工作者面前的是巨大的挑战,没有外来技术的支持,也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此前,从未接触过卫星的孙家栋,率领团队开始了研制中国第一星的艰难探索。

此时在国际上,法国紧随美苏之后发射了自己的卫星,日本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快准备。对于中国即将要发射的这颗卫星,各国都在关注,中国上下更是给予了极大的期待。如何尽快将这颗卫星送上天,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顶着巨大的压力,孙家栋大胆提议,简化卫星工程的任务。当时,戚发轫与孙家栋一起工作,后来,他们和团队其他人一起,被称为“航天十八勇士” 。

十二字方针中,“上得去,抓得住”属于一般的技术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太难。经过技术攻关,孙家栋和他的科研团队又确定了用东方红一号上的短波天线,来发送《东方红》乐曲信号,“听得见”这个问题也顺利解决了。此时,如何实现“看得见”,成为最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之后的三天三夜,孙家栋与同事们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沙漠里一寸一寸地寻找火箭的残骸,把所有的螺丝、小铜块、小线头一点点收集起来,查找事故原因。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们在一根导线上找到了线索。一个看似细微的问题,最终却造成了毁灭性的结果。

关键词:国士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