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抗战时期,日伪军对我抗日根据地实施“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苏中军民与之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双灰山战斗就是发生在反“扫荡”斗争中的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1941年12月7日夜,驻掘港日军林辛七中队的两个分队,在伪军五师、七师的配合下,气势汹汹地开始分区“扫荡”。500多人分别从掘港、马塘向北推进,经顾家桥,向丰利一带进发,企图聚歼驻丰东地区分区主力部队,摧毁抗日民主根据地。
对敌人的这一阴谋,抗日军民早有警惕。新四军一师三旅8团设伏于丰利东南花子街一带,四分区特务营担任正面阻击,如皋警卫团2个连在外围警戒。为截断敌人退路,陶勇司令又派两个连隐蔽穿插到日伪军侧后。在陶勇指挥下,分区主力和地方游击队加强备战,丰东地区游击队和师直属特务营先行出动,8团设伏于双灰山附近,布下“口袋阵”。
半夜,游击队从陆家港桥河东驻地出发,行至双灰山南管家庄桥,走在前面的尖兵组发现一条条黑影正在向前蠕动,并听到脚步声,知道是来犯日伪军。游击队负责人洪秉奇、蔡春林立即向分区司令部报告,并通知群众向北转移,把花市街大桥断掉,把渡船隐蔽起来,作好阻击敌人的准备。当敌人尖兵接近桥头时,游击队突然开火。敌人倒的倒,伏的伏,他们受到突然袭击,立刻散开队形,架起轻重机枪,向游击队开火,花市街阻击战打响。游击队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入主力埋伏地点。
12月8日清晨大雾,敌人不敢前进,龟缩在凌河以南,乱打机关枪。丰东区游击队时不时地打一阵排枪、掷几颗手榴弹,逗引敌人,消耗敌人弹药,为8团部署兵力争取宝贵时间。经过几个钟头对峙,敌人才知道对手是民兵游击队,便大胆发起进攻。第三旅指挥员为更多地歼灭敌人,命令游击队向北撤退。敌人占领花市街、越过凌河,以为太平无事了,就窜到群众家里抢粮捉鸡,做饭吃。特务营和游击队突然向敌人发起攻击,敌人仓惶应战,我军边打边向北撤,诱敌深入。直至傍晚,把敌人引入双灰山地区。
黄昏后,被新四军拖累一天的敌人扎营,他们一边在村庄里抢掠,一边构筑工事。突然,敌人背后枪声大作。原来,军分区特务营在司令员陶勇的指挥下,向南绕道越过凌河,转到花市街南面。敌人此刻才明白,他们已被装进新四军布设的“口袋阵”,四面受击、惊恐万分。一场围歼日伪军的激烈战斗开始了。此时下起大雨,8团勇猛出击,日伪军在新四军的强大攻势下,死的死、伤的伤,有的被俘,兵力损失过半,剩下的敌人依仗着双灰山两座大庙负隅顽抗。
晚7时,新四军阵地上升起红色信号弹,嘹亮的军号声四起,总攻开始,陶勇亲率战士勇猛冲锋。霎时,双灰山一片火海,枪声、炮声、冲杀声四起,敌军顿溃。日军旅团长南浦襄吉的督战代表小野大山和日寇中队长林辛七在乱枪中毙命。经2个多小时激战,战斗胜利结束。
双灰山战斗,是新四军东进通如海启地区后,与日伪军在皋东打的第一场大仗,也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全歼来敌,且新四军伤亡极少的著名战斗, 振奋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精神。战斗中,击毙日军中队长以下30多人、伪团长以下300多人,生俘日军分队长羽田和上等兵松野觉,以及伪军197名。同时缴获重机枪6挺、轻机枪25挺、八二迫击炮两门、步枪400余支,此战首创了苏中战场生俘日军的记录。12月10日,新四军一师师部在丰利镇都天庙举行祝捷大会,有数千军民参加,粟裕在大会上宣读了陈毅的嘉奖令。
双灰山战斗在苏中地区的抗战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进入新时代,勤劳朴实的双灰山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在小康建设的道路上再创辉煌。由原来的负债村,转变为拥有300多万集体资产的小康村,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观,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加快,人居环境整治走在全镇前列。全村52户建档立卡户已于2019年全面脱贫,并建成省级示范卫生室和居家养老中心。
原标题:《【走红色路·看小康村】全歼来敌、生俘日军,反“扫荡”斗争中的精彩伏击战——双灰山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