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1984年,儿子指着报纸上的特等功臣,问道:爸爸,这是不是你?

频道:网络游戏 日期: 来源

1984年秋天的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午,柴兵荣在乡农机站工作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一张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内容是寻找一位失踪了30多年的志愿军特等功臣柴云振。

柴兵荣看见报纸上刊登的消息与父亲的经历有些相似,便拿着报纸一路狂奔回到家,对着正在干农活的父亲喊道:“爸,你看看这是不是你?”

父亲拿过报纸,仔细地看了看,回答道:“我以前当过班长,也参加过朴达峰阻击战,但是我的名字叫做柴云振,报纸上那个叫柴云政,最后一个字不同,因该不是我。”

老人一听,便不再说话了。当年他身负重伤后,发现自己再也端不起枪了,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他一个人拿着残疾证书办了复员证,隐姓埋名回了家乡。

他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但是对于部队的感情一直没有忘记。即便是过了三十多年,战场上的一切,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那些年并肩作战的兄弟们,那些惨烈的场景,在无数个日夜里,都会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的梦中。

死去的人已经成为烈士,而活着的人永远不敢忘怀。

于是这对父子,卖掉了家里的猪,凑够了路费,在火车上站了两天两夜,才来到了湖北孝感。

1984年9月23日,柴云振和儿子来到了15军的驻地,回到了他阔别了30多年的部队。

柴云振的到来,让整个15军陷入了沸腾之中,温铁汉和李天恩两人更是激动的话都说不出来。他们没想到,这个让他们找了整整30多年的老英雄,在这一天会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李天恩走上前去,握着老英雄的手,问道:“您的手指怎么了?”

老汉说:“在朝鲜战场上被美国鬼子给咬断了。”

老汉取下帽子,指着头上说道:“这儿,这儿有24个洞,身上还有太多,就不给你们看了。”

他说得云淡风轻,却让在场的所有人对他肃然起敬。

为了弄清楚这位老英雄是不是柴云振,15军特定请了柴云振的几位战友和老首长来确认。柴云振与他们一见面,便认出了其中好几人。

柴云振的老首长紧紧地抱着他,问道:“这么多年了,你去了哪儿?我们找遍了全国的每一个县城,一直找了你30多年啊!”

老首长的问题一直都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的,当年究竟是发生了什么,才让柴云振离开了自己的部队,消失了整整三十年。

要知道,这三十年里,金日成数次寻找柴云振无果,为了纪念他,还专门在朝鲜纪念馆里挂了他的遗像,给他立了坟墓,将他的功劳写进了课本里。

而在中国,无数人惦记着他的下落,彭老总提过他的名字,秦基伟将军找了他30多年,邓小平同志更是下令:“就算是大海捞针,也要把他找到。”

面对着众人的疑问,柴云振举起了残疾的右手,缓缓地讲述起了当年的故事。

1951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展开了大规模反攻战。在短短几十天里,参战双方就已经损失了13万余名士兵。

5月底,我军3个兵团在弹药供给不足,和严重缺粮的情况下,选择后撤。然而美军一看我军撤退了,又立即发起全线反攻。5月26日,美军全线跨过三八线,向我军开赴而来。

5月30日,彭老总亲自下令,要求秦基伟的15军在芝浦地区阻击敌人北上,并且必须坚守十天。柴云振所在部队15军45师134团接到命令,在朴达峰担负阻击北上敌军的任务。

1951年5月30日拂晓,天刚蒙蒙亮,朴达峰上突然响起了无数爆炸声,许多在睡梦中的战士们纷纷惊醒。

他们一睁眼,便看见天上出现了无数美国人的飞机,正源源不断地向着山上投着炸弹。只有两里多长的朴达峰山脊,硬是被美军的飞机轰炸了九个小时。

敌人的轰炸结束后,朴达峰上已经是一片火海,残肢断臂四处都是,无数尸体横亘在壕沟里,放眼望去,竟然没有一具是完整的。

敌人还没有见到,志愿军便损失了无数战士,这让所有人都恨红了眼。但是除了高声咒骂,他们对于天上的飞机,没有任何的办法。

不一会儿,美军第25师和加拿大第25旅,便在坦克的掩护下,开始向朴达峰发起了进攻。经过5天5夜的战斗,美军除了在朴达峰留下了1000多具尸体,硬是没有前进一步。

恼羞成怒的敌人调来大炮,向我朴达峰阵地再一次进行炮火覆盖。在敌人的疯狂进攻下,134团7、9两个连300多人,打得只剩下了27人。

眼看着敌人要逼近三营所在阵地了,营长武尚志命令刚刚调过来的8连7班班长柴云振,带领9名士兵,务必夺回丢掉的两个阵地,并堵住敌人进攻的缺口。

柴云振悍然领命,他让5个士兵隐藏着,向敌人的火力点进行压制。自己则带领着三个战士向着敌人的火力点匍匐前进。

待他们匍匐到半山腰,柴云振等人立马快速冲向敌人的掩体工事,用冲锋枪和手榴弹将里面的人全部消灭。用这种方法,柴云振先后将两个阵地都夺了回来。

敌人见柴云振利用地理优势进行防守,又派了一个排的黑人敢死队,向着山上冲锋。柴云振与战士们端起枪奋起反击,将冲上来的敌人数次打退下去。

敌人见无法拿下高地,随即又呼叫飞机,向朴达峰进行狂轰滥炸。等到飞机走了之后,他们又用大炮再一次轰一遍阵地,然后再选择继续进攻。

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又打了两天,柴云振所领导的班级只剩下了4个人。他们此时只剩下了少量的弹药和手榴弹,供给已经严重不足了。然而美军仍然源源不断地向着山上冲锋。

在美军离阵地只有50米左右的时候,柴云振与战士们突然站起来,端着冲锋枪怒视美军,他们大喊着:“来啊!来啊!”

几十名美军被他们四个人的阵势吓得卧在地上不敢动弹。就这样,双方对峙了5分钟,谁也没有开一枪。

千钧一发之际,两名战士抬着两箱子弹和几十颗手榴弹来到了前沿阵地。柴云振等人立马开始换弹。敌人随即从地上爬起来,向着山峰上冲了过来。

战斗一触即发,双发都开始互相扫射。短短的一瞬间,便有3名战士不幸牺牲。怒不可遏的柴云振拿着冲锋枪疯狂向敌人扫射,另一名战士孙鸿法则拿着手榴弹,一颗一颗的往山下扔。

几十名美军被两个人打得丢盔弃甲,丢下了十几具尸体便狼狈地撤退了。杀红了眼的柴云振和孙鸿法身上都中了好几枪,鲜血止不住地往下流,将衣服都染成了血色。

晚上,营长给柴云振又补充了几个士兵。不久之后,9班打光了,高地再一次被敌人夺走。美国人在山头架起了一架重机枪,向着营部疯狂扫射。

柴云振看着无数战友被这台机枪夺去了生命,不由得目眦尽裂。他率领着7班摸黑冲上了高地,将机枪手打翻在地。并在战友地掩护之下,徒手抓住了敌人地机枪管,把机枪枪口一转,对着敌人的阵地疯狂扫射。

那一仗,7班消灭了整整两百多个敌人,而光柴云振一个人,就消灭了近100名美军。

战争打到第7天白天的时候,战场上又只剩下了柴云振和孙鸿法两人。看着地上成堆的志愿军尸体,柴云振悲痛不已。他心里想着,只剩下了两个人,阵地一定是守不住了,还不如跟敌人同归于尽算了。

于是他对受伤的孙鸿法说道:“你留在阵地上,我摸过去,将他的指挥所端了。”

说完之后,柴云振便拿着枪悄悄地绕过了敌人地哨卡,摸到了敌人的指挥所前。他拿着几个手榴弹,往敌人地军事掩体里一扔,几声爆炸之后,军事掩体瞬间垮塌。

柴云振站在高处对着低处的美军一顿扫射,子弹打光了,但是还有一个敌人没有死。这时候换弹已经来不及了,他扔掉枪,大吼一声,向着敌人扑了过去。

他一把抓住敌人的枪管,连人带枪地将敌人按在战壕里,开始了肉搏战。两人在水里滚来滚去,互相掐劲。但是黑人大兵体型健壮,柴云振渐渐地落了下风。

落了下风地柴云振心中一狠,便伸手去抓敌人地眼睛,想要将他的眼睛抓瞎,结果手指别被人咬住。右手食指直接被敌人咬断了。

剧烈的疼痛让他猛地一扯,结果还有一根筋在敌人口中死咬着不松。没办法,柴云振只好用另外一只手,抓起一块石头向着敌人砸去。

结果敌人反倒将石头抢了过去,狠狠地砸向了柴云振地脑袋。一下、两下、三下.......

敌人朝着柴云振地脑袋上砸了十几下,将他的脑袋、鼻子、嘴巴砸地稀烂。鲜血模糊了他的双眼,此时的柴云振已经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

敌人以为柴云振已经死了,又看见志愿军的后续部队冲了上来,便慌慌张张地逃跑了。

柴云振睁着双眼,看着逃跑的敌人,一股子无名之劲涌上了全身,他拼尽最后一口气,举起枪,一枪打中了逃跑的敌人,随即神经一松,便不省人事了。

随后赶来的孙鸿法凭借着衣服认出了班长的模样,他嚎啕大哭,不顾受伤的身体,背起柴云振疯狂向着医务兵那里冲了过去。

在经过简单的止血之后,柴云振被送往后方医院进行治疗,除了断掉的食指,医生在他脑袋上数了24个眼,在他的腰上发现了两个弹孔,身上又检查出了各种各样的伤痕,有的是拼刺刀时留下的,有的是流弹碎片击中的,还有的是被火烧的......

人们围在这个全身是伤的战士身边,不由得潸然泪下。在他昏迷的那段时间里。他的故事传遍了整个朝鲜战场。从军级到连级,无数领导前来看望他,询问他的病情。

在他昏迷期间,志愿军总部授予他特等功臣称号,和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而他所待过的连队,就是上甘岭最著名的特功八连。邱少云、黄继光等人更是深受柴云振的影响。

但是这一切,柴云振不得而知,他仍旧处于昏迷之中,还未脱离生命危险。两个月之后,柴云振被飞机送往国内,并在包头市一所部队医院里进行治疗。

醒来之后的柴云振,望着断了的食指,不由得嚎啕大哭。他知道,自己再也没有办法扣动扳机了。他成为了一个废人,永远也无法再上战场了。

在后来,人们问起柴云振,为什么会隐姓埋名 三十多年的时候,柴云振是这么回答的:“当时部队正在打仗,我现在残废了,又不能为国家效力,国家经济好困难咯,和那些死去的战友们比起来,我已经算够好了,”

柴云振当年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拿着残疾证书办了手续,复原回到了家乡。

柴云振走了,颁发给他的志愿军奖章和证书无人认领,便一直放在志愿军总部。1954年志愿军回国之后,组织上便开始了寻找柴云振的下落。

工作人员根据他的花名册,四处辗转,数次前往他的家乡寻找他,最终都是查无此人。一时间,调查陷入了僵局。

许多年之后,这个谜题才被解开。原来造这份名册的时候,因为口音的问题,柴云振所在的家乡岳池县,被记录人员听成了(乐池县),而且还有一个疏忽便是,这份花名册上没有写省份,这也就让工作人员没有想到谐音的问题。

无奈之下,工作人员便只好拿着他的名字去找他和他认识的老兵,结果柴云振的名字也被写错了。柴云振,被写成了柴云政和柴云正。这又让调查工作陷入了僵局。

所有人都不知道,当年身负重伤的柴云振究竟活着没有,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寻找,15军军长秦基伟上将一直都没有忘记柴云振,他曾说道:“不找到柴云振我死不瞑目。”

时间来到了1980年,那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同志来到北京参加抗美援朝30周年纪念日。在同邓小平同志谈话的时候,金日成询问到了柴云振的情况。

当时秦基伟上将正好也在场,于是他回答道:“柴云振是原志愿军15军的一名战士,在朝鲜战场的时候荣立特等功、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我们现在暂时不清楚他的下落,一旦打听到消息,一定及时向金主席汇报。”

邓小平同志听到秦基伟将军的话后,当即指示到:“尽快派人寻找柴云振,只要柴云振还活在世界上,哪怕是大海捞针,我们也一定要把他捞出来!”

于是,寻找柴云振的命令,又再一次被人们提及了。然而30年过去了,这位英雄一直都没有被找到,该从哪里下手,成为了当下最主要的问题。

当时,这份工作落在了军群联络处长温铁汉和15军宣传部长李天恩的手中,小组开会的时候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位老英雄30年来没有回到军队看看呢?军队一直在那里,他随时都可以回来看看。

当年柴云振受了重伤,会不会当年在医院里,他就已经去世了呢?假如他还活着,当年伤及头部,是不是他记忆力受损,抢救过来之后头脑出现了问题了呢?

一连串的问题在小组成员的周围环绕着,这些问题每一个都很有道理,但是没有证据,这些问题又变得毫无用处可言了。

正当大家陷入困境的时候,有一位调查人员突然想起了什么,他对李天恩问道:“你不是曾经寻找过柴云振吗?你还想不想得起来,当年你采访过的人?”

李天恩回忆了良久,突然想到,当年采访过一位叫做孙鸿法的英雄,正是他当年将柴云振从战场上背了下来。但是此人早已经转业了,只知道他是山西运城人士,其他的,李天恩也不知道。

不久之后,李天恩在15军内打听到了孙鸿法的具体住址,调查小组立即前往山西,很顺利地便找到了孙鸿法。

在说明来意之后,孙鸿法很高兴,对他们知无不言。然而聊了许久,也没有收到太多的有用信息。

最终,温铁汉在孙鸿法的口中打听,当年柴云振说的是四川话,他应该是四川人。这一下子所有人又星夜赶往四川,并在四川的历史档案上找到了“柴云正”这个名字。

然而在岳池县,柴荣兵无意间看到了这则新消息,才有了前面,老英雄前往15军驻地的故事。

老英雄回到15军的消息传到北京之后,秦基伟将军还亲自派人将柴云振接到了北京,为他设置了家宴,请他叙旧。

当秦基伟将军听到柴云振当年为了不愿意给部队添麻烦而选择回家之时,将军沉默了半晌,他没说什么漂亮话,只是端起酒杯,向着这位共和国的英雄,敬了三杯酒。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柴云振受到了许多中央领导和军委的接见。他的名字和故事,又一次被传播开来,只不过与三十年前不同,这一次,他的故事传遍了整个中国和朝鲜。

这期间,金日成几次接见他,并给他颁发了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金日成握着柴云振的手,亲切地说道:“找到柴云振,历史应该改写,柴云振不是烈士,是活着的英雄。”

那天,参战老兵们在朝鲜军事博物馆里游览。穿着朝鲜特色民族服装的姑娘用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向着大家介绍博物馆里的展品时,柴云振看到了挂在墙上一张照片。

翻译的姑娘告诉柴云振,这是柴云振的“遗像”,在朴达峰阵地上,朝鲜士兵们还给他立了一座假坟,还竖了一块墓碑。

柴云振听了之后哈哈大笑,对陪同的朝鲜人员说道:“我还活着啊,这“遗像”我得带回去!”

最终,朝鲜方面同意了柴云振的要求。柴云振亲自将这幅“遗像”给揭了下来,拿回了中国。

回国之后,柴云振拒绝了秦基伟给他安排的工作,坚持要回到老家,继续当个农民。

柴云振搓了搓手,笑着说道:“没啥了,没啥了,我没得啥子要求咯。几十年的农民都当过来了,还有啥子不得了的嘛,我比牺牲的那些战友多活了几十年,已经知足了。”

说完之后,他挨个抱了抱当年的老战友和老领导们,转身上了火车。在车上,他轻轻挥动着那只断了食指的右手,向着战友们告别,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回到家中的柴云振,并没有靠着自己的功劳为自己谋取名利,他的儿子想不通父亲为什么要放弃大好的前途选择回家,他的亲戚们也不明白,只要他招个手,工作、房子、钱财这些他都可以得到。

没有人会反驳他,也没有人会嫉妒他,这是他应得的,是他用生命换来的。但是为什么,他宁愿做一个农民,也不愿意向国家开口寻求一点帮助。这些疑问一直困扰在他们的心上,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老爷子却没有什么困扰,他的生活依旧和往常一样,每天该吃吃,该喝喝,该干活干活,该溜达溜达。

晚年的柴云振身体一直都很好,他儿孙满堂,没有什么病痛。偶尔有人叫他

老英雄,他便会回到:“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在战场上没有回来。”

追悼会那天,柴云振家的院子里站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军老兵。他们穿着军装,身上佩戴着各种各样的荣誉勋章,庄严肃穆地站在柴云振的遗像前,缓缓地举起右手,向着他们的老战友,老班长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

关键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