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因地震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就像悬在头顶的、不知何时落下的
它仍是所有灾难中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岸附近发生了里氏9.0级强烈地震,气仙沼市被地震引发的海啸淹没,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变形积累的力量超过岩石的弹性极限
(地震原理示意,注:实际地震中断裂两侧的块体既有垂直错动,又有水平错动,本图仅示意水平错动,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
地震的能量也经历了漫长的积累
而最明显的地震前兆
则是震前数日发生的一连串较小的地震
事后人们把这种大震前的小震称为
大地深处的岩石断裂也往往先是一系列小破裂
即便有了三段式的地震规律总结
准确分辨前震和其他的孤立小震
此时的中国有了更加完善的前兆观测网络
但辽宁的范围如此之大
在时间和空间上
这很可能预示着
(这场4.8级地震被认为可能由水库蓄水引发,下图为辽宁抚顺大伙房水库,距离发生地震的葠[shēn]窝水库约90公里,此处仅作示意,摄影师@王宇)
“世界上首次且唯一一次、有文档记载的
(引文出自陈棋福《2008年汶川地震与中国的地震预报》;下图为如今的辽宁营口城区,当时的地震灾区之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并夺走了24万人的生命
血泪的教训让人们意识到
在人们紧张追踪了两个月后
曾在临时防震棚或空地上过夜
(为了预防地震破坏房屋造成伤亡,在有地震风险的区域,一度流行用轻质材料建造防震棚,临时居住,地震之后由于房屋不再坚固,人们担心余震,也常常居住于防震棚中,下图为云南鲁甸地震后的救灾帐蓬,作用类似防震棚,仅作示意,摄影师@车应华)
(如今的四川松潘,是美丽山谷中的一座繁荣的县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也在努力探索地震预测的方案
尤其是尝试从某一地区的历史地震中
人们曾通过这一规律预测
但实际上却迟到了足足11年之久
(引发帕克菲尔德地震的美国加州圣安第列斯断层,是美国最著名的活动断层之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有科学家曾提出“地震空区”的理论
(地震频发的日本,正在展开一场防灾演练,为可能到来的地震做好准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青海昆仑山口,这里曾发生过一场鲜为人知的8.1级地震,但因人烟稀少,损失轻微,摄影师@聂移同)
走势与唐山震前的前兆有类似之处
但在2008年初就又恢复了正常
历史上这条断裂上的强震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这座城市定格在了2008年5月12日,摄影师@苏凌汉)
也被认为可能与汶川地震相关
人们也困惑于前兆的复杂、纷乱
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有过短暂的成功
但更多的是失败
人类对地震预测的信心也经历了
从高峰到低谷的巨大起伏
但在地上的世界
(地震预测信心与抗震设防标准变化示意,本图主要展示中国的情况,世界主要国家半世纪以来走过的历程类似,但关键时间节点不同,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汶川地震后的映秀中心小学,建筑的绝大部分被夷为平地,造成大量伤亡,摄影师@朱建国)
以彭州的白鹿中学为代表的
在一众废墟中屹立不倒
(四川彭州白鹿中学,教学楼前的大地被汶川地震错断,形成3米左右的高差,两侧建筑却屹立不倒,师生无一伤亡,图片来源@北京市地震局,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北川新县城,位于龙门山前平原的永昌镇,地势平坦开阔,是汶川震后唯一异地重建的县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们还建成了覆盖数个省份的
近几年,它在四川的地震新闻中频繁刷屏
而是在地震发生后挽救更多的生命
依靠密集的地震台网和灵敏的算法
(2008年5月13日, 都江堰聚源中学,一位父亲紧紧握住儿子沾满泥沙的嫩手,仿佛要从死神手中拽回儿子宝贵的生命,摄影师@朱建国)
[3]赵荣国,张洪由.地震灾情因社会发展而加重——20世纪全球地震灾害综述[J].国际地震动态,1999.(6).
[8]郭安宁,吴建华,任栋,张纬超,张向红,赵乘程,季婉婧.辽宁海城7.3级地震预报历史事件的研究与讨论[J].西北地震学报,2013.35(12).
[10]罗灼礼,王伟君.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及地震预报、预警、预防综合决策问题的讨论——浅释唐山、海城、松潘、丽江等大地震的经验教训[J].地震,2008.28(1).
[19]罗开海,保海娥,左琼.我国建筑抗震设防水准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展望[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38(4).
[20]马强,李山有,金星,陈晓非.地震预警是如何实现的[J].防灾博览,2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