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叫花子出身,虽然当了皇帝,但内心满满的自卑无处安放,最后终于憋出了皇帝的职业病,那就是“总有刁民想害朕”。
总怀疑当年跟他一起造反的小伙伴,哪天也要把自己给撸了。这毛病,宋朝的赵匡胤也得过。但赵匡胤这小子情商高,请大家喝了顿酒,正所谓“杯酒释兵权”,所以没多久就痊愈了。
时间再往前捯,唐朝开国皇帝李世民,不仅情商高,格局也高。既能善待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功勋们,也能不计前嫌重用敢于直言劝谏的魏征。
他总是对他那来之不易的江山朝乾夕惕,生怕别人觊觎。于是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34位开国功臣们,被朱大哥基本都砍了个干净。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一文一武,遭受牵连者多达4万余人。历史学家都认为,朱大哥如此大刀阔斧的赶尽杀绝,实则是在为年幼的朱允炆扫清道路。
但极为讽刺的是,胡蓝二案之后,整个开国元勋体系已经十去其九,以至于后来的朱四书起兵造反,夺取自己侄子江山的时候,朱允炆纵观文武百官,竟无可用之人去率兵抵挡。所有兵败后,至今下落仍然成谜。
人格分裂的朱大哥自尊心也是非常脆弱的。因为之前一直穷得很彻底,所以根本见不得任何人在他面前炫富。
朱大哥定都南京后发现,南京的城墙非常单薄,根本不足以抵御外来的入侵,所以想要重修城墙。但国家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朱大哥的兜比脸还干净。
一时之间,沈万三成了街谈巷议中比白娘子知名度还高的人物。在太多的美誉盛赞下,沈万三有点膨胀了。竟在如期修毕城墙后,见城中明军衣衫单薄破旧,又提出要出巨资犒赏军队。
是可忍孰不可忍,朱大哥敏感又脆弱的自尊心,在他的反复地碾压之下,终于碎成了渣。于是要以他故意炫富,有谋反之心为由将他处死。最后还是在马皇后的求情下,才免其死罪发配云南。
由于大哥出身贫寒,放过羊、出过家、要过饭、就是没学过几天文化。这使得他对文人十分反感。由于朝中文官众多,所以朱大哥对文人的反感贯穿了他的整个执政生涯。
他深知守业是个技术活,坚决不能让外人插手。但这同时也是个体力活,精力要充沛。于是自从砍掉宰相后,朱大哥彻底变身工作狂。大事小情事必躬亲,批阅公文没日没夜。
眼见大哥如此辛苦,却还总有一些不开眼的小弟送上几千甚至几万字的奏章让大哥批阅。
这些奏章在朱大哥看来,往往都是废话。大篇大篇的铺垫,咬文嚼字,冗长又不中肯,读到最后也就那五、六百字有用。所以大哥经常读到一半,就把所奏之人抓来痛打一顿,甚至还特意将这些事情写成公文发布,教育全国官民。
后来,又有人跑来跟他讲文人好挖苦、毁谤,不能相信。还举例说明:张士诚原名叫张九四,后来当了王爷,请文人给他重新取个好名字,文人就取了士诚。
孟子书上说:士,诚小人也。其实那文人暗骂张士诚是小人,张士诚哪里懂得,给人叫了半辈子小人,到死都不知道,真是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