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新征程新奋斗|“小医生”也有“大舞台”,她是居民身边的健康守护者

频道:惊悚电影 日期: 来源

朱兰,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从专科医生转身为全科医生、家庭医生,从医院诊室来到社区,在上海的基层社区中,有一位名叫朱兰的“健康守护者”。朱兰,是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1998年,她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徐汇区日晖医院,原本是一名心内科医生。2005年为适应社区卫生改革需要,她毅然转型为全科医生,从此下沉到社区服务。

从医25年,从坐等病人上门求医,到主动下社区签约居民,朱兰秉持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本色,在基层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筑坝值守”。如今,她和一名家医助理承担着辖区1829名签约居民的健康守护工作。

或许有人觉得,在社区当“小医生”没意思,大专家才了不起。来自基层一线的朱兰用亲身经历证明,“小医生”也有“大舞台”。这些年,她荣获了中国医师奖、全国十大最美医生等许多国家级荣誉,数次与吴孟超院士同台领奖,还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从专科医生的诊室,到全科医生的社区,对朱兰而言,一切都是陌生的。“以前,我坐在诊室里,等着患者来找我;现在,我必须主动跑到社区里,让居民们相信我,让我负责他们的健康。”她说。

朱兰在社区与居民交谈。在社区为居民健康服务,让朱兰和许多身边的居民成了知心朋友。朱兰记得,斜土街道有一位袁老伯,因为脑梗导致左半身瘫痪,性格也变得十分孤僻和暴躁。多年前,她第一次上门时,袁老伯一见到她,马上一脸戒备,连连摆手:“三级医院都看不好,来个社区医生有什么用?”

朱兰也不气恼,她笑着说:“就让我这个社区医生来给您看看,对您也没有什么损失呀。”见朱兰一点不生气,反而笑脸相迎,袁老伯倒有点不好意思了。朱兰先跟袁老伯聊聊家常,然后根据他的病情,为他制订了详细的康复计划,不仅为他调整了药物,还给他列出一张饮食与运动的清单。

跟袁老伯聊得比较熟了以后,朱兰参观了袁老伯的家。她发现家里空间有限,浴室十分湿滑,就跟袁老伯的家人说,请他们在向阳的墙壁上安装专门的拉手,可以让老人锻炼锻炼,并且要在浴室里铺上防滑垫、装上扶手,以防老人意外跌倒。

一次次的访视,袁老伯卸下了内心的防备,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个社区医生,也把朱兰当成了朋友。如今,袁老伯的偏瘫情况已经明显改善,性格也开朗了很多。

朱兰说,有一次自己离开袁老伯家里时,他望着她忽然说了一句:“小朱医生,真是多亏有你,谢谢你!”这句“谢谢”,让朱兰从内心深处觉得,成为社区医生、家庭医生,这一步她“走”对了。

“我们的学术和科研都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以及全科医生的诊疗服务理念和能力。”朱兰介绍,不同于“大院大所”在基础理论和高端层面的研究,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所关心的课题其实并不高深,但与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

2017年前后,上海在新一轮医改中提出加快建立全覆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而这也恰恰是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核心。因此,朱兰结合国内外所学,借鉴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构建了一个适合社区家庭的健康评价体系,通过60余个细化的指标,展开对居民家庭的健康评估。

这种评估有很多好处,朱兰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她为居民张阿姨进行健康评估时,无意中得知张阿姨大便有点不正常,朱兰立即追问她的症状,随后建议她马上接受肠镜检查。结果,张阿姨被诊断为结肠癌,所幸发现及时,术后恢复很好。

关键词: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