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华北日军再次向西进犯,窜到了黄河边。其精锐部队108师团一部在旅团长山口少将的指挥下,占领了晋中通往陕西的军渡、碛口一线,指挥部设在离石,只等汾阳城的渡河器材和粮秣弹药运来,便要强渡黄河,侵入陕北。
山西通往陕北的小路多得数不清,大路只有三条,北线是经神池、保德公路,过河到陕西的府谷;南线是沿曲沃河津公路,在禹门口过河;这次日军选择了中线,也就是从汾阳、离石公路经柳林,从军渡至碛口一带过河,在宋家川登岸。
115师代师长陈光率领343旅火速北上,向汾离公路开进,寻机阻击日军。陈光和343旅旅长李天佑等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先在薛公岭截击鬼子的运输队,待其撤退时,再抓住机会在王家池打一仗。李天佑把首战任务交给了杨勇率领的686团,师直属的工兵营一部配合作战。
9月13日,杨勇和团参谋长彭雄等人悄悄登上薛公岭西南的高地观察地形。根据情报,明天将有鬼子部队路过,20辆运兵车拉着200多人开路,辎重部队紧随其后,满载补给物资和渡河器材,说什么也不能让鬼子过去。研究了地形,686团的作战方案就确定了。
鬼子的三个碉堡很碍事,战斗打响前必须炸掉。八路军没有黄炸药,黑炸药没劲,奈何不了碉堡,用迫击炮打的话不易一举摧毁。工兵营想了个办法,把友军遗弃的迫击炮弹三五个捆在一起,做成了带引线的爆破弹。14日凌晨,3营爆破手把炸弹悄悄放到了碉堡下面。
上午,从汾阳过来的鬼子车队进入薛公岭路段。我工兵在路上放置了钉板,鬼子的开路车扎破了轮胎,只好下去修理,后面的车队跟上来,一辆接一辆地停下了。这时八路军打了两发用火铳装填炸药和铜锈粉制成的信号弹,爆破手立即点燃引线,随着三声巨响,高处的三个碉堡被炸飞了。
鬼子抬头张望愣神的功夫,686团3营已抢占了碉堡前的阵地,和路南侧的部队一起发起攻击,手榴弹雨点般落在路中间,长短枪一起开火。冲锋号一响,八路军从路两侧冲入敌阵,3000多人把鬼子队伍截成了好几段,杀声震天。
次日,驻汾阳的鬼子出动一个联队和大批伪军,到薛公岭拉走了好几车尸体。一连两天,鬼子的运输队没敢再上汾离公路。这一来,黄河边的鬼子日子就不好过了,要断粮了,还被游击队日夜袭扰,根本抢不到粮食,其旅团长山口少将只好下令杀马充饥,固守待援。
八路军已经在吴城镇到离石之间的油房坪埋伏好了。686团刚打了胜仗,本来李天佑旅长想让685团出战,但343旅补充团意见很大,团长邓克明说,我们补充团啥时候才能上阵杀敌?战士们早就憋不住了,再不让我们打,大伙儿非吃了我不可!李天佑无奈,只好让补充团上去了。
当天下着大雨,鬼子部队过了王家池,又过了薛公岭,提心吊胆地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本以为能完成任务了,谁知在游坪坊的公路拐弯处又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八路军补充团都是新兵,邓克明团长也没指挥过大的战斗,求战心切,却忘记了设置路障。一看鬼子的头车都快开出埋伏圈了,邓克明才下令开火,自己一手提着驳壳枪,一手握着大刀向敌人冲去。
配属作战的旅警备连发现后面的车掉头想跑,赶紧去打,可补充团的战士和鬼子在路上混战,警备连担心误伤自己人,不敢扔手榴弹,眼睁睁看着11辆鬼子汽车掉头逃跑了。
都说鬼子拼刺刀如何厉害,什么三个人背靠背能抵挡十几个八路军,纯属扯淡。首先,老红军底子的主力部队拼刺刀不比鬼子差,抗战爆发一年多来,和鬼子白刃战不下十次,从敌我伤亡比来看,基本都是完胜。这一点在八路军战史和很多将领的回忆录里都有提及。
日军在汾离公路连遭打击,几天内被歼灭300多人,汾阳的车辆也被击毁大半,补给运不过去,旅团长山口害怕了,不再叫嚣西渡黄河,带着部队东撤了。115师首长得到消息,决定在敌人撤退的路上再打一仗,狠狠教训他们一下。
杨勇看了“战书”,笑道,“打仗就是要以己之长,击敌之短,这个鬼子司令真够蠢的!”大家看了那封“战书”,也哈哈大笑。不过鬼子当真了,把部队开到兑九峪摆开了架势,等不来八路军,就用大炮朝着吕梁山乱轰一气,这事儿也成了八路军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