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 劳民伤财,在我们的印象里,秦始皇就是一个大暴君,无恶不作,修筑万里长城, 让多少家庭妻离子散,甚至有人说,万里长城是当时人民的血肉之躯架起来的。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知道,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他们为了掩盖他们谋反的狼子野心,颠倒黑白,倒行逆施,把本来对中国历史做出巨大贡献的君王说成穷凶极恶, 暴戾恣睢的暴君。例如秦始皇嬴政,隋炀帝杨广,雍正胤禛等在历史上评价都不是特别好, 但是他们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志向之远大,格局之宽广,胜过历史上被评价较好的君主。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秦始皇。
战国时期,战火纷飞,群雄争霸。秦是西部一个蛮夷小国,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最后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这是秦几代君主励精图治,心怀天下创造出来的盛势。但此时,秦的国土面积及兵力仍然不是几个大国中最强的,那为什山统一华夏的是秦国而不是楚国、齐国呢? 就是因为秦始皇的格局,秦始皇想的不是嬴氏一族,也不是秦人一脉 , 他想的是整个华夏族群。为了统一华夏,老秦人死了上百万, 24代秦国的将领和秦王为统一天下而不懈的努力, 为了统一南中国秦始皇派自己的大将王翦率40万大军打下了今天的广东、广西、云南、海南, 打下以后秦始皇不让班师回朝,反而秦始皇又派了很多军队和当地人通婚婚, 为了汉化他们,秦始皇亲自跑到海南广西了解情况,派100万大军守南越国,就是为了让南越国不要脱离华夏族群,临走的的候王翦将军问秦始皇,说我们的军队,一半在南越国,一半在守匈奴,如果秦国有难我将如何? 秦始皇告诉他: 他日如果有难,你不准回朝擒王。秦人可以灭,华夏族群不能灭,秦国死了,华夏族群依然还在。但如果你班师回朝,南越国再也不属于我们这个族群了,为了整个华夏族群,为了整个民族,牺牲我秦氏又算得了什么? 这就体现了秦始皇的格局,胸怀天下,而不是秦国。当项羽,刘邦攻打咸阳的时候,秦的百万雄师一半在守匈奴,一半在南越国, 他们根本没有回师抵抗刘邦和项羽。因为刘邦和项羽再怎么折腾,也是民族内部矛盾, 无论谁夺取政权,最终还是华夏民族, 而勾奴和南越国就是不一样。这些都是秦始皇的贡献。
大家想一想当时的齐楚都是非常强大的国家,为什么他们没有统一中国,而是秦姑皇统一华夏呢? 因为他们想的都是自己,想的都是自己的荣华富贵。只有秦始皇想的是整个华夏民族。他为的不是秦氏一族,也不是秦国,而是整个华夏民族。一扫六合是为了统一天下, 修筑长城是为了让我们华夏民族能够生生不息。埃及包括玛雅,他们曾经有多么灿烂的文化,辉煌的文明,但是玛雅文化消失了,埃及活下来了,但是埃及人现在都不认识自己的文字,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没有秦始皇统一文字,我们今天的汉文化,不可能传到现在,这些都是秦始皇的贡献。
让我们将时光倒回到那个战火纷飞, 诸侯割据的战国,如果当时没有秦始皇的雄才伟略,各个国家还处在你打我,我打你的追逐场面,各自为政, 那么我们今天的中国版图会是什么样子? 中国有可能还是七国, 有可能会有更多的国家。今天的中国,有可能就和现在的欧洲一样,随便走一会就是一个国家, 就好像现在中国的一个省或者两个省就是一个国家,四分五裂。正是因为秦始皇当年的统一六国, 保住了整个华夏民族,保住了整个国家的统一。 至于梵书坑儒,也不是什么书都焚,什么儒都杀。如果真的是那样,那秦始皇以前的书是不是都应该没有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修筑长城是为了抵抗匈奴的进攻,利大于弊。
当今世界,大国博奔, 如果中国仍是战国时期那种诸便割据的局面,那中国只能成为大国的的附庸,任人宰割,充当某个大国的狗腿子, 助纣为虐。如今的中国就不一样了,是一个超级大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致力发展, 锐意改革,可以和任何一个国家抗衡,不会成为某个国家的附庸, 也不会成为某个集团的牺牺牲, 这些都是秦始皇的功劳。
所以秦始皇不是暴君,是中国的第一英雄,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可以和秦始皇媲美。我们现行的好多行政制度,都是源于2500年前的秦始皇,秦始皇在位期间, 任用贤臣武将,没有杀过一个忠臣,怎儿能说他是暴君呢? 我们看问题要站在历史的高度, 用长期的战略眼光,更加宽大的格局来审视问题, 认清事物的本质,不要人云亦云。让我们重新审视秦始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