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日本华北方面军为了消除山西八路军的威胁,集中五万兵力兵分25路围攻晋察冀根据地,而八路军120师359旅按照晋察冀军区的命令前往雁北,在蔚县、涞源、灵丘、一带抗击日军,以灵活的战术对敌人进行骚扰,破坏其交通运输线。同时,在广大农村地区,积极向百姓宣传抗日主张,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10月21日,359旅第719团团长贺庆积得到了侦查兵传来的情报:在蔚县到灵丘的公路上,经常有大量的汽车由北向南通过,这可能是日军在调集重兵运输武器军粮,向晋察冀边区进攻。对此,贺团长决定必须粉碎敌人的阴谋,我们要选择附近山地的有利地形伏击敌人。这样不仅有利于粉碎敌人对晋察冀边区的围攻,同时也能大量缴获日军的物资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冬。
随后,贺团长带着侦察队前往广灵至灵丘的公路附近进行侦查,这是日军南下进攻晋察冀边区的必经之路。他发现公路大多处在山地之间,十分险峻,而且张家湾至邵家庄这一段公路恰好夹在两山之间,同时山上草木茂盛,非常利于部队机高临下隐蔽出击。
贺团长的伏击计划很快得到了聂荣臻司令员和王震旅长的同意,各部队斗志昂扬,立即行动了起来。10月27日下午4时,719团准时从灵丘县以西的王庄堡出发,战士们连饭都赶不上吃,沿崎岖的山路上快速前进,经过12个小时的急行军,八路军于12月28日拂晓之前赶到了50公里外的伏击地。
随后,战士们马不停蹄的开始了战前准备,依托丘陵和草木,构建起临时公示,同时在在高地上设置观察哨,观察广灵方向敌人的动静,同时在公路上埋好地雷,南边埋的是自发雷,接着是拉线雷,规定雷一爆炸就发起进攻。按照战前部署,主攻的任务交给了719团一营和717团的一个连,埋伏在邵家庄西侧山坡上,719团二营担任助攻,埋伏在东侧山上,三营作为预备队在二营后方待命。718团一部在黄台寺贾庄地区设伏阻击由灵丘开来的援军,八路军已经形成了一个口袋阵,就等着鬼子往里面钻了。
太阳渐渐爬上了山头,气氛也越来越紧张,上午八时许,高地上的观察哨向贺团长的指挥部发信号,灵丘方向约有四五百日军乘坐十辆车,他们是接应南下日军的,他们在贾庄遭八路军718团伏击,被歼灭200多人,缴获枪30多只,击毁汽车5辆,残部逃回灵丘县城,这保证了口袋阵底部的安全。
早上十时,日军在旅团长常冈宽治,乘坐13辆汽车渐渐的靠近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日军车队第一辆车是搜索车,负责火力侦查,一路上东放几枪西放几炮的,但久经沙场的八路军战士并没有理睬日军的试探,依然一动不动的埋伏着。见没有动静,日军车队便加足马力一辆一辆的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一阵巨响震惊山谷,八路军埋的自发雷爆炸了,把日军领头的汽车炸翻了,车上的十几个鬼子兵当场见了天皇,随后拉线雷也一个一个的被引爆,后面的几辆车也被炸的不能动弹。这爆炸声就是发起进攻的口令,八路军的轻重机枪一齐发出怒吼,同时向谷底的鬼子甩出大量的手榴弹,日军一度被炸的人仰马翻,不少人爬到车底躲避,但训练有素的日军还是很快反应过来,并向八路军还击。
速战速决,贺团长下令冲锋,司号员立刻吹响冲锋号,在号声中八路军一跃而起,如猛虎下山般向敌人冲去,不少躲在车底的日军还没上好,刺刀就被八路军击毙。八路军带着满腔的怒火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一个叫王勇才的战士在肉搏战中连续刺死了好几个敌人,把刺刀都刺弯了,自己也身负重伤。还有作战经验丰富的老战士在枪中留最后一颗子弹,等到两个敌人同时向他进攻时,他先突然间用最后一颗子弹击毙其中一个敌人,再趁机刺死另一个敌人。经过半个小时的激战,日军大部分被消灭,常冈宽治也被八路军719团一营教导员彭清云用三八大盖击伤(跟网上流传的击毙不同,这老鬼子命大侥幸没挂掉,几个月后常冈退役了回国,接任他职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阿部归秀)。贺团长一边组织部队继续围攻负隅顽抗的敌人,另一边迅速打扫战场,并做好撤退准备。
上午11时,从广陵出动的敌军援军,约四五百人乘坐十余辆汽车前来增援,同时还出动了一架飞机。但作为预备队的三营早已恭候他们多时,三营居高临下利用地形顽强抵抗,日军的飞机和大炮无法发挥威力,而团主力此时已经结束了战斗完成了转移,三营随即也撤出战斗,来增援的日军除了丢下百余个死鬼之外,没有得到任何东西。
这次伏击战,八路军歼敌300余人,击毁汽车十多辆,缴获步枪100余支,轻重机枪十多挺,掷弹筒四具,子弹十万余发以及大量的军需物资,甚至还缴获了常冈宽治的军刀,这次战斗的胜利有力的支援了晋察冀军区的反围攻战斗,得到了聂荣臻司令员的亲自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