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事态不太安稳,当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在持续一年多的俄乌冲突中,南亚这边却如同一个火药桶一般“一点就炸”,尤其是印度祸不单行,先是政客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斩首”,然后优势军事基地发生枪战,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和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印度这几年一举一动都被全世界所关注,也成为了地区和世界不稳定因素。
就在21日,印度军阀召开发布会证实了20日一辆印度军车在印巴边境克什米尔地区巡逻时,遭到了伏击,导致有5名军人当场被“斩首”,一名军人身受重伤。
在当日印度第16军就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对英勇牺牲的印度5名军人沉痛哀悼。同时,印度国防部部长不仅对牺牲的军人表示哀悼,同时还对其家属进行了慰问,还有很多印度相关政要都在当天表示哀悼,并承诺将对发起本次伏击的“极端分子”开展报复。
可以说这次印度军车在克什米尔地区日常巡逻遭遇伏击,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的行动,其中这3个细节不能被忽视。
2.“极端分子”占据更有优势的地形。除了天气因素,这次“极端分子”应该是提前选好了发动伏击的地点,并且提前占据了有利地形,还使用了手榴弹专门针对军车。
3.“极端分子”经过特殊训练。要想和正规军队交手必须要经过专业的训练,普通民众肯定做不到,所以这次发动伏击的“极端分子”至少是经过特殊训练的,并且其实两方早就已经交过手了,所以这次多少有点“报复”的意味在其中。
南亚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的一个“火药桶”,因为印巴关系一直都不是很好,也很难回到正轨上发展,问题就来源于事发的克什米尔地区。尤其是在2019年的时候,印度废除了宪法370条,取消了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权之后,印巴关系就到达了冰点。
不过就在此次伏击之前,大家都以为印巴关系要得到缓和了,因为巴基斯坦外长扎尔达里将会在下月出席印度召开的上合组织会议,并且与印度外长见面,这也是时隔12年,巴基斯坦外长再次访问印度。结果没想到在这种特殊时期,却在敏感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伏击行动,让大家捏了一把冷汗。
因为克什米尔地区实在是太过特殊,所以说不禁就让大家想到巴基斯坦,这也很正常,不过除了巴基斯坦军队外,该地区确实存在不少极端分子和反政府武装势力。所以说,这件事情也未必就是巴基斯坦军队干的,而且在这种节骨眼上,应该也不会有这样的行动,莫迪应该是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没说什么。
虽然说莫迪针对此次印军军车被伏击暂时还没有表态,但是最近印度连续发生恶性事件已经是敲响了警钟,所以说莫迪身上的担子很重,“内忧外患”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根本性解决,那么后面还会有更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