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县东面有个石山,因东面有一列由十三座南北走向的山峰得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十三峰”。当年乾隆帝回乡祭祖时路过这里时,曾题诗一首:“巍峨天外见芙蓉,夜雨新添罗黛呈,自是闾山行尽处,画图云拥十三峰”。在“十三峰”的东南方向有个屯子叫驿马坊。当年的“东北王”张作霖就葬在这里。解放前后,这里荒草萋萋,没人打理。一直到前些年,张作霖的墓地才算有个样子。因为某些历史和政治因素,人们似乎真的忘记了张作霖曾经对东北做出的贡献。抛开功与过不论,谁能保证自己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不踏错每一步呢?况且,在那个“国家”一词很模糊的年代!
今天说的这件事儿,就发生在石山某屯。屯子里的一户人家姓赵,家里有个独生子,娶了三台子某屯的朱姓媳妇。赵家儿子老实憨厚,很早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在石山下打石头谋生。赵家媳妇生性泼辣,操持家务一把好手,是家里的主事人,每天中午骑着自行车給男人送饭。屯子离石头场约么六、七里地,赵家媳妇每次都会路过驿马坊附近的一片坟地。
这天中午,风很大,又赶上开春没怎么下雨,河套和大地里的沙土面子被风吹得“干烟起”,特别埋汰,有时黄朦朦的看不见路。赵家媳妇把饭菜装在大号保温盒里,骑上电动车就向石头场赶去。在赵家媳妇路过驿马坊附近的坟地时,正是风沙大的时候,前面的路模糊不清。恰巧,一阵沙土吹过,把赵家媳妇的眼睛给迷了。赵家媳妇下意识地松开握着车把的右手去揉眼睛,电动车一栽歪,车身一个趔趄拐进坟地里,随后“啪嚓”地摔倒在地。赵家媳妇滚了几个滚,支撑起身子,坐在地上还在揉眼睛。根本不知道自己摔在什么地方。
几秒钟后,赵家媳妇勉强睁开发涩的眼睛,看见一块石碑立在眼前,后面是一个大坟包,坟包旁边还有刚刚烧过的纸灰。赵家媳妇一个激灵,一个骨碌就站起身跑向几米处的电动车,连忙重新打着火,头也不回地往坟地外面的土路上冲去。赵家媳妇一阵后怕,越想越犯寻思:刚才怎么回事儿?十多分钟后,赵家媳妇到了石头场,找到自家男人。准备把保温饭盒从布袋子里取出来。她把手伸进布袋子摸了几下就怔住了。布袋子里保温饭盒不见了,而是一个埋埋汰汰的香炉碗,沉甸甸的。赵家媳妇把香炉碗从布袋子里掏出来,准备扔在地上。这时,她感觉自己的手攥在一块凉飕飕、肉乎乎的东西上,定睛一瞧,只听她“妈呀!”一声大叫起来,嗓子都喊破音了!赵家儿子连忙走过来,准备问媳妇出什么事了。只见自家媳妇手里抡着一条大乌长虫,就是甩不出去!
原来,一条大长虫盘在香炉碗里,而香炉碗不知道怎么跑到赵家媳妇装保温饭盒的布袋子里!赵家儿子手疾眼快,抓起媳妇的手腕用力一抖落, “啪嗒”一下,大乌长虫被甩在地上。赵家儿子一步上前,抡起手里打石头用的金刚锤子冲着大乌长虫就砸了下去。“噗嗤”一声,大乌长虫脑袋当时就被砸碎。然后一脚把大乌长虫的身子踢向旁边的石头堆。赵家媳妇已经吓得一动也不敢动,双手不住地哆嗦着,张着嘴说不出话来。有几个附近打石头的工友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起事情的经过。当大伙儿听到保温饭盒变成香炉碗、大乌长虫后,也相互面面相觑,感到不可思议。
赵家儿子向场长请了半天假,用电动车驮着惊魂未定的媳妇回家。半路上,又路过了那片坟地。赵家儿子停住车子,按照媳妇指的方向,找到之前摔倒的那座大坟包。远远的就看见自家的保温饭盒立在坟前的空地上,盖子已经打开,就像坟前供品一样。赵家媳妇跟着男人走向保温饭盒,想捡起来带走。她刚想附身捡起保温饭盒和盒盖,眼睛突然瞪得老大,“啊”地一声大叫,回身就扑向自家男人,身子一软,晕了过去!赵家儿子急忙上前抱住媳妇,不知道怎么回事。当他低头也看向保温饭盒时,也一激灵!只见保温饭盒里缓缓地爬出一条体型稍小的乌长虫。赵家儿子赶忙抱着媳妇后退几步,然后转身往电动车方向跑去,也不顾什么保温饭盒了。
赵家儿子喊醒媳妇后,连忙回家。到家后,赵家媳妇就大病一场,一阵糊涂一阵明白,明白时睁圆眼睛盯着房梁,一声不吱。糊涂的时候翻身打把式,唉声叹气,胡言乱语地嘟囔着什么“你不该打死它!”、“给我夫君偿命!”等等,让人听了头皮发麻!赵家媳妇就这样魔怔了。“接壁儿邻右”的给老赵家出主意,看样子不是实病,找个“大仙儿”给看看吧!最后,有明白人把大丫师傅推荐给了赵家儿子。说来也神奇,当找到大丫师傅时,人家就直接告诉赵家儿子:“你把长虫打死了!是个公的。另外一条母长虫不干了,人家正在‘起舞(wù)’ 被你媳妇给冲了,还被你砸死了,非要找你偿命不可。‘常仙’拿不住你,就拿你媳妇!”赵家儿子听到大丫师傅一说,当时就麻爪了,吓得啥都说不出来!一个劲儿地哆嗦。最后还是大丫师傅说了一句软乎话安慰赵家儿子:“你也别急,我道行不够,这‘常仙’我搬不动,也得找高手来‘平事儿’,你跟我去请一个人!”一个多小时后,老大家的院门外停了一辆轿车,屯里人看见了,不用问,准是那个二百来斤的肥胖女“大仙儿”又来求助老大了!
老大正在西南方向的地里收拾苞米茬子,大老远就看见那辆熟悉的小车又停在了自家院外。于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往家里走去。与此同时,老大媳妇领着大丫师傅和赵家儿子也向老大快步走去。老大边往家走边听大丫师傅和赵家儿子介绍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些不高兴,没有说话。大丫师傅一个劲儿地帮着赵家儿子说好话,完全不顾自己“大仙儿”的身价。实在没辙,老大皱着眉对赵家儿子说道:“兄弟,我不是‘出马’的‘大仙儿’,也没法帮你呀?”说完,又转过头看向大丫师傅:“你这个‘大仙儿’都整不了,我咋整?我根本就不懂你们那套。要不,”老大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要不,我给你们拿一样东西回去试试吧!”说完走出屋子,在外面下屋里待了一会儿,手里攥着一团东西返回屋子,顺手把攥着的东西递给大丫师傅。
大丫师傅连忙双手捧住老大递过来的东西,仔细一看,一双大胖手一哆嗦,差点儿把东西扔到地上。原来,老大递给大丫师傅的,是一条足足有三米长、大半扎宽的长虫皮!“你去试试看,如果管用,今后你就留着它。估计你们那一片儿的长虫见到它都会老实。”老大对大丫师傅说道。大丫师傅麻溜地把长虫皮用整张黄纸包好,小心翼翼地放进随身带的挎包里。张了张嘴,前两个字没敢发声,看那嘴型,应该是个“师傅”的意思:“(师傅),那我就带他回去了,你等我好消息!”说完,“忽山”着二百来斤的大体格子往院外快步走去。老大媳妇把人送走之后,回屋问老大:“能管用吗?”老大不紧不慢地说道:“不知道。反正那女的是被惊吓住了,再让她看看长虫皮刺激一下,兴许能行。”
大丫师傅一路心急火燎,恨不得马上赶到老赵家,试试师傅给的长虫皮好不好使。现在她也不念什么咒了,遇到心里“没拿讼”的事儿直接找老大!回到老赵家,赵家媳妇还躺在炕上折腾呢。大丫师傅先让赵家儿子喊醒媳妇,然后拿出长虫皮,在赵家媳妇的眼前一抖落,霎那间,赵家媳妇“嗷”一声大喊,紧接着,之前失神的眼睛一片清明,腾地坐了起来,双手拉住赵家儿子不放,眼睛盯着大丫师傅手里的长虫皮,嘴里大叫着:“长虫!大长虫!”大丫师傅收起长虫皮,观察了一会儿赵家媳妇,轻声细语地说道:“你看错了,不是真的长虫,是长虫皮。”见赵家媳妇放松身子,也不再紧张了,大丫师傅解释:“你真看错了,就是长虫皮,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