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一路承受下行压力的油价,在本周伊始迎来了跳涨。消息面上,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出人意料地宣布,各国将从5月开始削减石油供应量,总减产幅度超过100万桶/日。在供应端连续收缩、需求端预期积极的背景下,此举意在维持原油市场供需紧平衡,也为油价反弹提供了有力支撑,有人甚至看涨达到100美元/桶。但需要担心的是,如果能源价格保持上涨势头,恐怕会再度推高近期各国稍有所缓解的通胀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自愿减产是在此前减产协议基础上进行的。去年10月,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和以俄罗斯为首的其他产油国同意减产200万桶/日。
但值得注意的是,杨敬昊提出,在欧美银行业危机当中,被瑞银对折收购的瑞士信贷最大股东恰巧也是此轮宣布减产规模最大的OPEC成员国——沙特阿拉伯。“即使我们不做因果关系的结论,但至少这背后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须在原油市场接下来的判断时引起重视。”
被称为“大宗旗手”的高盛将其对2023年底布伦特原油价格的预估上调至95美元,将2024年底布伦特原油价格预估上调至100美元。高盛分析师认为,与过去相比,OPEC+拥有非常大的定价权。此次意外减产符合该组织先发制人的新原则,他们可以在不大幅损失市场份额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此次自愿减产是来自产油国对油价的再一次托底行为,再叠加伊拉克自上周开始的土耳其港口管道中断导致的供应收缩,4月原油供需平衡表预期得到极大的改变,从过剩走向紧平衡,因而油价具备了持续反弹的基础。”光大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兼能化总监钟美燕表示。
此外,原油需求端仍有稳定表现。瑞银集团认为,虽然油价在近期可能充满波动,但仍旧预计中国原油进口量的增加和俄罗斯原油产量的下降会在未来多个季度推高油价。
由于原油是“全球大宗商品之王”,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市场的神经。杨敬昊表示,相比需求修复,更须担心另一种可能性是,原油减产造成能源价格上涨,推升商品通胀水平,对发达经济体的控通胀、稳价格目标形成阻碍,迫使其更长时间地维持高利率状态以控制通胀,也就是会继续加息。
“而能源价格的蹿升对经济的拖累很可能使得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由目前的低增长转入负增长区间,进而陷入衰退。”杨敬昊直言,届时可能才是此轮减产影响后效的真正体现。特别是如果届时面临高通胀、负增长而陷入滞胀状态,要想再重启经济,困难远比单纯的经济衰退要更大。
多家外媒表示,中东国家公布的“意料之外”的减产让整个能源行业措手不及,石油消费国对提振的原油价格协调应对空间很小,势必给欧美经济带来新一轮的通胀冲击。《纽约时报》报道称,OPEC+这次集体行动具有象征性意义,目前的油价正好是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的三分之一。欧美几家银行的倒闭、法国大罢工等事件导致其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日益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