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有个叫关渡村的地方,这里靠海,村民们都靠着打鱼为生。
“你快去看看吧,你家大勇出事了。”
张氏赶紧向海边赶去,当她看到丈夫的遗体时,张氏忍不住大哭起来。
丈夫下葬那天,张氏对宋子文说:“我不会让你去当渔夫,你只管好好读书。”
当时的宋子文也想好好读书,长大后出人头地让母亲高兴,可一个人的出现打乱了母子两人的计划。
打开门一看,张氏大喊:“李管家,你怎么来了。”
张氏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家里的人也常常吃不饱饭。
作为家中老大的她只能去找活干,可还没等她赚钱,她就病倒了。
东家害怕赔钱,竟然将她扔到了大街上,而路过的行人没有一个人愿意上前帮忙。
最后刘员外的女儿阿巧看到后将她带回家,还让张氏在府里干活。
阿巧待她很好,张氏出嫁时阿巧还给她准备了丰厚的嫁妆。
在张氏眼中,小姐生活富足,是个有福之人。
谁知李管家哭着说:“小姐命苦,没有寻得好夫婿啊!”
阿巧嫁给了一位富商之子,本来她可以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谁知道富商败光了家业,他还经常喝酒,对阿巧也是非打即骂。
阿巧为了孩子忍了下来,可是命运并没有放过这个苦命的女子。
在一次醉酒之后,阿巧的丈夫不小心打翻了油灯,夫妇两人都葬身火海。
阿巧只留下了一个儿子,他叫孙炳胜,比张氏的儿子大了几个月。
李管家叹口气:“如今我也是时日无多,只能将少爷拜托给你,希望你能好好抚养少爷长大。”
张氏本来就对小姐当年的救命之恩心怀感激,她自然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孙炳胜就住在张氏家,时间长了他也喊张氏母亲。
这天宋子文和村子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会一起上学堂。
有朋友问他:“你的母亲有没有为你准备拜师礼?”
宋子文摇摇头,朋友催促他:“你赶紧准备吧,不然是进不了学堂的。”
宋子文赶紧回家让张氏准备拜师礼,哪知张氏却说:“你哥哥要去学堂,你就不用去了,咱家供不起!”
宋子文一听这话他的眼泪就落下来了,他想读书,长大也想做官。
母亲帮人家除了一天的草才买了一只烧鸡,孙炳胜大快朵颐的时候,宋子文只能馋得直流口水。
偏偏他还得意地说:“这烤鸭真难吃,比我在德福楼吃的烤鸭差远了。”
宋子文很生气,一想母亲的辛苦就这么被糟蹋,他想也不想的就打了孙炳胜一顿。
张氏知道后很生气,她拿起藤条打了儿子,宋子文哭嚎起来。
张氏生气地说:“他的母亲是我的恩人,我就是做牛做马也偿还不了她的恩情。”
这些委屈还都是小事,如今母亲却为了孙炳胜上学而要他放弃读书,宋子文再也忍受不了了。
他哭着对母亲大喊:“我讨厌你,母亲!”
说完这话,他就跑到海边失声痛哭,他为母亲的不公和命运坎坷而哭泣。
老者笑容可掬地安慰他:“什么事让你这么难过啊!”
宋子文向老者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老者听完后问:“你以后有什么吗?”
宋子文摇摇头,对于自己的前途他也觉得渺茫一片。
老者看这孩子心性纯良,于是对他说:“如果有朝一日你需要赚钱,你就当一名渔夫吧!”
“如果遇到危险的时候,你就大喊一声宋子文来了,那么你一定会收获颇丰。”
说完老者便扬长而去,他消失在海里的大浪之中。
宋子文想起父亲告诉过他,海里是有海神的,只要他看到就会让路过的人平安回家。
宋子文跪下来磕了几个头:“感谢海神爷爷的帮助,您的话我记住了。”
宋子文不想让母亲为难,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读书的机会,他选择在家帮母亲干活。
这一转眼就是10年过去,宋子文也有一个孩子长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
他很勤劳,每天都拼命地干活,只为让母亲的生活好点。
孙炳胜依旧在书院读书,他读了这么多年连一个秀才都没有考上。
不过吃穿用度不比富家公子差,母子俩为了供养他,真是费尽了心思。
有邻居说:“孙炳胜不是你的亲生儿子,你何苦为了他让你和子文那么辛苦?”
常年的劳作让张氏的身体每况愈下,终于她在干活时撑不住倒下了。
当时郎中说:“你母亲这病来的凶险,需要20两银子去抓药。”
宋子文环顾家里,为了供孙炳胜读书,家里哪还有值钱的物件,更别提银子了。
他想到母亲前两天刚给孙炳胜八两银子,于是他便来到书院,让孙炳胜将银子先拿出来给母亲治病。
孙炳胜得知宋子文的来意,他却撒谎说:“银子我都交给先生了,我根本拿不出来。”
这么多年宋子文太了解孙炳胜了,他只是假装离开,等孙炳胜外出的时候就悄悄跟在他的身后。
宋子文发现孙炳胜来到一家酒楼,他大言不惭地说:“今日我请客,大家可吃好喝好啊!”
宋子文气不打一处来,他冲进包厢冲着孙炳胜大喊:“母亲病重急需用钱,你却在这大吃大喝,你对得起母亲吗!”
其他同窗见此情形,都知道孙炳胜是个忘恩负义之辈,他们怒而起身告辞。
原来孙炳胜怕同窗知道自己是寒门子弟没面子,于是便说自己也是富家公子。
为了符合自己的身份,孙炳胜经常用母亲辛苦赚来的钱请同窗们吃饭喝酒。
如今宋子文戳穿了孙炳胜的谎言,同窗们也看不起他。
孙炳胜当即愤怒地说:“你母亲对我好,那是因为欠了我母亲的情,这一切都是我应得的!”
说着孙炳胜就离开了,而宋子文不得不为筹集药费而烦心。
这时他看到城中贴着一份告示,上面写着有人愿意出50两银子雇渔夫去海上捕鱼。
雇主的母亲年事已高,她就想再吃一次东星斑鱼。
这种鱼长在深海里,很少有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那里。
于是宋子文便自告奋勇地答应了这份差事,他还签下了生死状。
当雇主得知他是为了给母亲治病甘愿冒险,雇主也很感动,便又加了十两银子作为酬谢。
当他看到星斑鱼时十分高兴,但还没等他靠近,巨大的风浪几乎将整艘小船都要掀翻。
而宋子文也体力不支,眼看着他就要性命不保,这时他大声喊:“宋子文来了,请海神救救我!”
刚刚还波涛汹涌的海面,在宋子文说完这句话后立刻变得风平浪静,仿佛什么事情也没发生。
就这样宋子文将星斑鱼带回来,雇主也给了他60两银子。
等张氏苏醒后,她要好的姐妹就将这些天发生的事情一一和她说了。
姐妹说:“那孙炳胜你也算是仁至义尽了,还是多疼爱一下自己的儿子吧!”
“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宋子文为了救你连命都豁出去了,这样的儿子上哪里找?”
母子两个人过了一段幸福日子,几个月后,孙炳胜回来了,这一次他变得灰头土脸的。
一问才得知孙炳胜在书院惹了祸,夫子一怒之下将他撵出来。
自从张氏生病,就没有人再给他银子,而同窗也对他厌恶至极,根本就没有人愿意借他钱。
他听说城里有位员外家中很有钱,他趁着天黑就想去员外家里偷银子。
没想到他被抓了个正着,这下城里人都知道书院里出了一位小偷。
夫子生气地说:“书院里没有你这么品行不端的学生,以后你别以我的学生自居!”
孙炳胜身无分文,他是靠着乞讨才回到家中的。
张氏虽然对孙炳文见死不救感到寒心,但是毕竟他是小姐的骨肉,她还是好心地收留了孙炳胜。
孙炳胜没并没有反省自己,他依旧是游手好闲地生活着。
宋子文好不容易给他找了一份活,他却嫌弃又苦又脏不肯去。
眼见两个孩子都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张氏便给他们张罗起亲事来。
两个儿子这都说自己已经有了心上人,这让张氏很高兴。
张氏便想去看看儿子们的心上人,没想到两个孩子一说,三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原来孙炳胜和宋子文都对一个叫秀莲的女子一见钟情,他们都想娶秀莲为妻。
张氏陷入了两难之际,尤其是孙炳胜哭着说:“要是没有秀莲我该怎么活?”
“我的亲生父母都去世了,难道我真的要孤零零的生活一辈子吗?”
宋子文没说什么,张氏却不忍心再让儿子受委屈了。
她找到秀莲,张氏问:“你想和我那个儿子结为夫妻?”
秀莲选择了宋子文,张氏见状也就同意了。
孙炳胜不甘心他跑去质问秀莲:“我会读书,长相也英俊,你为什么不肯跟我?”
秀莲一开始还耐心的解释,一看他还想纠缠便也只能实话实说。
“你读书好却做了小偷,连个功名都没拿到。”
“你整日待在家里不肯干活,哪位女子愿意嫁给你这样的人?”
孙炳胜听完秀莲的话,他恶狠狠的瞪着秀莲,这个女子说话真不给人面子。
张氏还想为孙炳胜张罗婚事,有女儿的人家一听是他都敬而远之。
经过三年的努力宋子文和秀莲攒了一笔积蓄,他们准备到县城开间铺子。
正当两个人畅想美好的未来时,在一个晚上孙炳胜居然将银子偷走了。
张氏得之后劝儿子:“你就原谅他吧,他也是心里太苦才这么做的!”
这一次宋子文反驳母亲:“世上父母早亡的人有很多,但是他们通过努力也博得一片天地。”
“母亲,之前你太惯着他了,我要他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无休止的纵容他。”
宋子文找到做捕快的朋友,经过他们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孙炳胜。
而这时的孙炳胜已经将宋子文积攒的银子挥霍一空,他本以为回去认个错就行,没想到宋子文却亲自将他送进了大牢。
孙炳生气愤的说:“咱们都是一家人,你何必逼我到如此地步?”
宋子文转身离开,他一句话也不想跟这样的人说。
最后孙炳胜被判了三年,张氏担心他,于是就经常准备好衣物和食物去看他。
东西他虽然收下了,他却不肯见张氏一面,这让张氏很伤心。
张氏时日无多,她临终前对儿子说:“如果有一天孙炳胜无家可归,你一定不能让他沦落街头。”
宋子文点了点头,张氏终于安心的闭上了眼睛。
这天宋子文去打鱼,突然看到漩涡处有一个身影,他毫不犹豫的将那个身影救了上来。
水鬼本是附近的村民,没想到出了意外落水而死。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回家看一看,可他却一片海水之中无法逃脱。
如今他终于获救了,他也能回家看看亲人,水鬼很高兴。
作为回报,水鬼送给赵子文一个陶俑,并且对他说:“小心你的哥哥,他要来害你。”
这天他跟几个朋友出去喝酒,喝完后他就要回家。
因为,醉酒他的头脑也不是很清醒,只是依稀记得回家的路。
正当他走到一半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位男子在路上。
原来孙炳胜早已经从大牢出来,不过他一想到宋子文将他送进大牢,就十分气愤。
他始终认为母亲对张氏有恩他们却不能全力的帮助自己,反而让他堕落成现在这个样子。
他总觉得是张氏和宋子文对不起他,张氏以死,他就只能找宋子文报仇了。
孙炳胜知道他不是宋子文的对手,于是他便跟踪宋子文。
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他就不信宋子文没有疏忽的时候
终于他等到了机会,宋子文此时连站都站不住了,正是对付他的好时机。
只见孙炳胜拿着刀就朝宋子文这边跑去,,而宋子文此时也一下子惊醒他也拔腿就跑。
两个人追赶了一会儿,宋子文终究因为醉酒而被孙炳胜追上。
孙炳胜得意的说:“今天你必死无疑了!”
说着他拿着刀就要刺过去,正在此时,宋子文身上的陶俑居然变成了身材魁梧之人。
他将孙炳胜的刀夺了过来,接着就是孙炳胜的一声惨叫。
孙炳胜做梦也没有想到,他居然被自己准备的刀杀死。
而那陶俑变成了一堆土,最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宋子文觉得孙炳胜有今天,一是本性如此,但也离不开母亲的纵容。
但是他们毕竟已经死了,宋子文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他幸福平安的生活着,直到在睡梦中去世。
有恩必报固然是传统美德,但恩不累三代,不能因为自己要报恩就要牵连家人。
对于孩子来说,一味的纵容只能让他误入歧途,这绝非好事。
人无善念百祸生,坏事做尽终有报。还恩也要有个度,守好底线莫纵容。
【声明】:本故事为虚构的 民间故事,切勿与封建迷信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