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活跃在临床一线的健康守门员,是抗疫战场上的“娘子军”,也是英姿飒爽的巾帼红颜。各尽所长,坚守岗位,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守护百姓健康。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烟台市卫健委开设“最美卫健巾帼红”人物事迹特别报道,以弘扬“素手仁术、深情奉献、弘毅致远”的烟台卫健巾帼精神,让这些健康守护者被更多人看见。
作为人体最不知疲倦的器官,心脏一刻不停地工作着。守护“心生”的路上,烟台蓬莱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蓬莱人民医院内科党支部书记孙秀梅也从不敢懈怠。她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一颗颗时刻跳动的心脏,这背后更是无数家庭的希望和重托。结合临床实践不断探索创新之余,她还致力于推动科室建设,以集体之力为更多患者带去“心生”。
2021年2月13日深夜,正在睡梦中的孙秀梅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心脏重症监护室有紧急“状况”。一名老年患者此前反复因心力衰竭住院,此次重度心力衰竭再发作,送到医院时意识已经丧失,并伴有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症状,情况危急。值班医生紧急向孙秀梅求助,孙秀梅一面通过电话指导团队立即为老人进行气管插管和持续的胸外心脏按压,一面飞速赶到医院。在孙秀梅急团队的努力下,经过40多分钟抢救,老人终于恢复了意识。
这份信任也让孙秀梅有了更多牵挂,抢救完成后她并没有离开病房,而是守在这位老年患者身边,在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后,又协助完成对病人的护理。经过半个多月治疗,老人在家人的要求下转到上级医院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手术,但术后第三天老人就强烈要求回到蓬莱人民医院心内科继续治疗。
像这样的例子,在孙秀梅的从医路上还有很多。已经记不清多少个晚上接到呼救的电话,也不记得陪伴患者度过多少惊险时刻,但只要有需要,她一定在。承着“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多年来她不断学习、探索,从临床实践出发积极创新,坚持用成熟的治疗理念将疗效好、花费少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存质量。多年来,她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上千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大动脉夹层、肺栓塞、暴发性心肌炎、大量心包积液等心血管危重病人的抢救,是心脏疾病患者值得信赖的“守护人”。
在苦练技术之外,她也十分注重科室整体业务能力的提升和人才梯队的培养。她积极为科室的医护人员争取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还通过每周一讲、网络课堂、邀请知名专家授课等多种学习模式,将培训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全面提升科室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与能力,持续不断的努力与探索,让科室的整体业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这些努力也让蓬莱人民医院心内科走上了新台阶。2019年4月,蓬莱人民医院完成国家标准化胸痛中心认证,2020年11月至今,孙秀梅又主持建成了高血压达标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常规开展体外反搏、6分钟步行试验、运动处方制定、心理及生活指导等业务,尤其为急诊PCI患者提供I期、II期康复治疗及指导居家康复,康复整体水平居于区内前列。2022年9月,蓬莱人民医院加入烟台心衰联盟并成为建设单位。目前正在申请建设支架人生俱乐部,计划陆续建成心衰中心、房颤中心,进一步规范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疗,让更多患者享受到规范化、高品质的诊疗服务。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精益求精勇攀技术高峰的路上,孙秀梅和团队炽热的情怀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