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有云:“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人们认为,惊蛰这天,雷声是雷神击天鼓而来,因此人们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惊蛰时节,降水量不大,气候仍然比较干燥。人容易感到口干舌燥。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另外,梨和“离”谐音,吃梨有让病痛远离身体之意。
“懒龙”又名“肉龙”,形似一条长虫。“吃懒龙,除春懒”,这样有趣而美好的寓意,快带着孩子体验一下吧~
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气温变化较大,尤其晚上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孩子的穿着上要注意保暖,以捂为主。
春捂要“捂”对地方,孩子身体的3个寒气入口要重点捂一捂。
我国唐代药王孙思邈主张“下厚上薄”。孩子的裤子、袜子、鞋子要穿得厚点、暖和点,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
当然,是否春捂也要根据天气而定:“暖春”到来,即连续几天日最高气温都在20℃以上时,就不能“捂”了。
“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