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方志江苏|千百年来,南京的春天只此一字——梅!

频道:军事小说 日期: 来源

此诗,从字面来看盛赞梅花不畏严寒、不惧孤独挚着地坚持自己的追求,为世界散发着“暗香”。实际上,寄托着一位伟大政治家王安石的一种情怀。此时,王安石已然年近六旬,推行新法改革遇挫,退居南京山腰,不犹如避倚墙角的梅花?在七十古来稀的古代,王安石已近入老年,此时政治受挫,打击当然严重。但是,王安石没有颓退,而是像墙角的梅花一样,“凌寒独自开”。梅花多红色,而王安石写的却是如霜似雪的白梅,更加容易被人忽视,不管人们如何看待,就坚持着自己的执念,哪怕只是“暗香”。

毛泽东主席代表着所有共产党人,热爱并赞美梅花的高洁品质,身体力行践行着梅花的精神。他的著名词作《卜算子·咏梅》早被人们熟诵:“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词通俗流畅,赞扬梅花迎春报春之意,溢于言表。正由于梅花能先天下而春,故而成为百花之魁。“先”“早”“勤”,是梅花的极为重要的一种内在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不畏霜雪,不惧严寒,敢于争先。

方志敏一生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正是他所称颂的松竹梅兰的精神,就是为了共产主义信仰,哪怕是粉身碎骨,“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方志敏诗句)梅花的花语,就是凌霜斗雪,迎春开放,风骨俊傲,不趋荣利。

梅花山,旧名孙陵岗,俗称吴王坟,因葬吴大帝孙权及其夫人步氏而得名。南朝齐武帝永明五年(487年),在此建商飙馆。商飙者,秋风也。当时此馆做为农历九月九日帝王宴饮群臣讲武习射之地,故俗称九日台。大概此地风水极佳,明太祖朱元璋看中其北独龙阜为自己墓地,后来大汉奸汪精卫又选此岗而葬(汪墓,1946年被炸平)。

首先在于梅花山不但梅花种植早,而且形成规模,面积范围广,种植数量多,优良品种多。梅花山植梅面积已达1500余亩,植梅3.5万余株,品种360多个,珍贵稀有品种有宫粉梅、玉蝶梅、绿萼梅、龙游梅、别角晚水和南京红等,其中别角晚水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品种。从1996年开始,南京市每年都要在此举办“南京国际梅花节”。梅花山的梅花规模,在国内外都名列前茅。

南京民间很早就流传着梅仙献梁的故事,说的是一千六百多年前东晋时候,南京是都城,皇帝嫌东吴留下来的宫殿太小,命令大将军谢安领头,重建“建康宫”。花了半年时间,宫殿即将建成之际,谢安巡视时,却突然发现金銮殿少了一根横梁。这还了得,被皇帝知晓是要杀头的!

此时,谢安想起昨晚一梦,正与此合。正想办法时,忽然来人禀报:秦淮河里漂着一根粗壮巨木。捞上来一看,正是孙权旁的那棵梅花树。大家抬起,往殿上一安,严丝合缝,像定制的一般。人们纷纷欢呼,真是一棵神树啊,神仙发善心啦,来拯救我们,不用再担心被杀头了。

清代俞樾则力排前议,力主何逊为梅花的“司花男神”。他认为,“梁何逊作扬州法曹,廨舍有梅一株,逊常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再请其任。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树彷徨终日不能去。然则爱梅成癖,首推此公。杜诗云:‘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唐以前言梅花事所艳称者,固无如何水部(逊)矣。宋赵蕃诗云:‘梅从何逊骤知名。’孤山处士(林逋)尚其后辈,以俎豆让之,或亦首肯。”由此可知,何逊乃是我国花史上最早赏识梅花,并用诗歌向人们推介梅花者。何逊所处南梁,都城就在建康(即今南京),他亦曾在建康为官。而且那时候扬州的治所就在南京,南京亦别称扬州。

关键词: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