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为什么 “老实人”总被当“备胎”

频道:军事小说 日期: 来源

想得挺美,但遗憾的是,这种基金毕竟是极少数,规模也必然做不大。

这是根据公募某价值型基金和某成长型基金三年的净值,抽象出的走势图。

巴菲特年轻的时候给合伙人开会总是说:熊市抗住,跌得比指数少;牛市涨幅跑不赢指数,但能跟上指数,长期来看,收益不会差。

道理很朴素,但在公募,具备这种特征的基金经理始终比较稀缺。

B基金经理熊市回撤好过指数,也好过市场平均,牛市可以跟上,但大概率会跑输指数,也有可能跑输市场平均水平,是典型的的熊市型选手。

如果两人的口碑、资历、江湖地位和产品数量不相上下,那么不用怀疑,一定是后者的规模更大。

牛市,赚钱效应极好,投资者资产大幅搬家,将资产投入涨得最好的那一批被热炒的产品,牛市型选手的规模迎来大扩容。

牛熊切换,买在最高点的投资者已经被狠狠套住,踏上了漫漫定投路;动辄20%和30%的亏损,让回本成了一种奢望,这时会舍得剁?

买入的成本就像一根锚,把自己的心理价位狠狠的钉在了那里。

这个时候,熊市型选手因为“稳妥”的表现,获得了基民的关注和认可,得到了投资者的净买入。

当然也可能是被渣A深深伤害后,把“熊市型选手”当做了治疗“情伤”的过渡。

等到有一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牛市的脚步回来了,投资者的内心又开始了悸动。

这个时候如果有浮盈,或者浮亏控制住了10%以内,投资者可能还是会把他赎回来,用来“补仓”那些亏得更狠的产品。

目前,在这些偏价值、偏债、偏低波动的产品中,有很多已经开始被“残忍”的抛弃。

“跌得不多,没有套住人;没有太出圈,没办法吸引大资金持续净流入;同行亏了不少钱,得把他卖掉,去补仓”。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不愿意出售表现不佳的产品,拒绝把浮亏变成实亏,

本能地想继续拿着,通过不断补仓,想至少回到一个可接受的几乎回本或已经回本的状态,然后再卖出。

关键词:老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