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很残忍的现象,每当家里有孕妇,都会将家里的小猫抛弃,孕妇与小猫不能同时存在。
并不是因为小猫不干净,而是猫的体内大都有一种寄生虫,这种寄生虫能够传染给免疫力低下的小孩,就是——弓形虫。
除了一种野鸭子,几乎所有的野生鸟类体内都发现了弓形虫的身影。不论是海洋还是陆地,遍布地球足迹的哺乳动物也都有感染的案例。有资料显示,地球上至少约20亿人感染了无处不在的弓形虫,甚至估计最多有一半的人被感染。
实际上,家中有孕妇才把小猫丢掉,是很无知的行为。因为把弓形虫传递给新生婴儿的从来都不是小猫,而是母亲本身。
人类和大多数的温血动物一样,都只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并不是最终的宿主。
弓形虫进行有性生殖时,必须在猫科动物的体内。在其他生物体内寄生的时候,只会进行无性繁殖。
弓形虫寄生的主要步骤是: 猫科动物吃下含有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并在其体内快速大量有性繁殖,然后以卵囊的形式排出体外,再被外界的其他中间宿主吞下,最终再次传播猫科动物,并以此无限循环。
弓形虫通过卵囊进入中间宿主后,在胃与小肠中被蛋白水解酶溶解,然后会释放出大量的孢子,侵入肠胃周围的细胞。
卵囊的生存能力极其顽强,外面包裹着一层厚壁,卵囊在自然界中能够存活数月,甚至连海水中都能存活六个月,直至被中间宿主或猫科动物吞入体内。
在这个首要阶段内,弓形虫会产生一种特定的液泡,被称为寄生液泡。弓形虫此时会把自己完全包裹,并快速复制自己,直到宿主的身体撑不住死亡后,开始释放速殖子,再通过宿主的血液传播到身体各处,也包括大脑。
在这个阶段,弓形虫会在宿主组织内簇拥在一起形成囊肿,人类称之为包囊。包囊外面依旧是泡膜包裹,此时就像穿了一件隐身衣,能够躲避免疫系统的监视与清除。
缓殖子的复制非常缓慢,这样就能够与宿主永远和平共处。这时就相当于条件致病菌一样,当体内的免疫系统发生变化的时候,才会导致宿主生病。
虽然缓殖子可以在所有的组织内寄生,但是他们最喜爱的地方是眼睛、大脑与横纹肌,包括最重要的心脏。
不论是吞入包囊或卵囊,都能够感染弓形虫。卵囊主要存在于土壤与水中,只要中间宿主吃了不熟的肉,或者吃了被污染的食物都会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弓形虫会感染到宿主的大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宿主的行为。
目前有许多研究可以证明,感染弓形虫后会让中间宿主更有倾向被猫科动物吃掉。同时研究发现,感染弓形虫的老鼠会对猫的厌恶程度减少,并且对猫的味道更加兴奋。
但是有研究发现,在对小鼠的此类研究中,并没有发现只对猫有选择性,而是普遍降低了焦虑,增加了探索行为与兴奋性,同时对天敌的畏惧程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