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相关负责人出席研讨会。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展现了都市青年在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中,重新发掘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过程,勾勒了一幅当下年轻人扎根基层、建设乡村的动人画卷。作品在打造细腻描摹田园风光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的主流表达开创了新的创作方法论,得到了现场专家的一致肯定。
2023年伊始,田园治愈剧《去有风的地方》的热播,让取景地云南的风景、美食以及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走入观众视野,成功点燃了观众的“追风热”。《去有风的地方》成为文艺作品助力乡村振兴的点题之作,打造出“影视+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标杆。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副台长、湖南卫视党委书记、芒果超媒董事长蔡怀军指出,湖南广电做好青年文艺工作的价值引领,一方面要描画好“诗与远方”,另一方面也要建设好“精神家园”。我们的文艺创作将大环境、大议题有机融合,让青年奋斗者们,在诗与远方中找到奋斗理想,《有风》之处,静水深流。湖南卫视、芒果TV将继续保持文化创新,展现时代精神价值的魅力;优化内容布局,激发产业融合发展活力,在兼具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的基础之上,更好讲述中国故事、描画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力量。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吴良琴用三个“统一”肯定了《去有风的地方》的价值。他表示,《去有风的地方》是一部时代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典范之作,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标杆之作,还是一部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相统一的成功之作。
中共大理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燕介绍了该剧为大理带来的积极影响。她认为,《去有风的地方》向全世界展示了七彩云南、魅力大理的风采,传播了“有一种生活叫大理”的美好生活方式,成为大理最好的旅游宣传片,也打造了“影视+文旅”成功样板。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电视剧处处长林诚也肯定了该剧作为“影视+文旅”融合发展的经典案例,“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建筑、服饰、美食,为故事的发生创造了极具诗意的展现空间,助力了拍摄地的文旅经济发展,实现了影视和文旅的相互成就”。
《去有风的地方》导演丁梓光也在现场分享了自己对群像塑造和慢叙事的创作感悟。他表示“《去有风的地方》在叙事上进行了创新,没有强情节、强冲突,在看似流水的生活中解决每一个角色的问题。作为创作者,我希望通过这部剧让观众意识到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在各个角色身上看到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有勇气寻找自己的节奏。”
娓娓讲述暖心故事,生动展现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与历史积淀。《去有风的地方》成功点燃了观众的旅游热情,为当地拓展文旅产业边界、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是“影视+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更是电视剧制作团队与当地政府协同努力的收获。(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苏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