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8 日,黔南州中医医院检验科医务人员经过长达 6 小时的驱虫过程,成功从一名寄生虫病患者体内驱出一条 4 米长的绦虫(t ā ochóng)。
据了解,因这种寄生虫本身少见,该患者四处治疗无果后,于 3 日前辗转到平塘县某医院就诊,经该医院检验鉴定为绦虫感染后,介绍到黔南州中医医院寻求治疗。
黔南州中医医院检验科利用 " 墨汁染色法 " 鉴定虫种为 " 牛带绦虫 " 后,随后对症下药,采取口服传统驱虫中药南瓜籽、槟榔及口服硫酸镁导泻的安全方法驱虫,最终历经 6 个小时,成功将 4 米长的完整成虫驱出体外。
医生介绍,带绦虫病是一类因食入含有感染活性囊尾蚴的猪肉(链状带绦虫)、牛肉(肥胖带绦虫)所致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带绦虫成虫均呈乳白色,扁长似带,薄而半透明,虫体分头节、成节和孕节。孕节可单独或数节相连从连体脱落,每一孕节子宫内含有数万个虫卵。虫卵圆形或近圆形,以放射状条纹棕黄色胚膜及其内含六钩蚴为其特征。虫卵对中间宿主有感染性(人是唯一的中间宿主)。
据患者本人说,他经常吃生牛肉。医生由此判定,其患绦虫病与其不良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黔南州中医医院检验科医生表示,在我们身边,有部分人有吃腌肉(生肉)习惯,还有部分人员喜欢生吃猪肝、猪血、牛肉、牛血的习惯。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为绦虫寄生提供了条件。医生提醒:广大群众一定要提高卫生安全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绦虫病的确诊是以粪便检出绦虫节片为主要依据,患者单纯的绦虫感染疾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绦虫病初期,成虫居于肠中,常引起上腹部隐隐作痛、腹胀,甚或恶心、呕吐。常在粪便、内裤或被褥中发现白色节片,且可伴肛门瘙痒,以及面色萎黄或苍白,形体消瘦,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据了解,自 2018 年以来,黔南州中医医院院检验科已成功为五位患者驱出绦虫。
绦虫病是因绦虫寄生于人体肠道所致的疾病,所以临床上根据寄生于人体的绦虫类型和传染源进行分类,常见的有带绦虫、膜壳绦虫、棘球绦虫和裂头绦虫,在我国主要以猪带绦虫病和牛带绦虫病最常见,而我们黔南地区主要以牛带绦虫最为常见。
猪带绦虫病:当人食用被带绦虫虫卵或虫体节片污染的猪肉后,可引起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并且虫卵会在体内经历从幼虫到成虫的过程,成虫会寄生在身体肠道内,称为猪带绦虫病。人在猪带绦虫生活史中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猪带绦虫成虫寄生在人肠道为肠猪带绦虫病,其幼虫寄生在人皮下组织、肌肉、脑等组织器官内则为猪囊尾蚴病(囊虫病)。囊虫病是目前对人危害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
牛带绦虫病:由于食用未制熟的牛肉引起,导致牛带绦虫的成虫寄居在人体肠道引起,其症状与猪带绦虫病相似,称为牛带绦虫病。任何年龄均可患牛带绦虫病,以 21~40 岁青壮年居多,一般男性多于女性。胃肠道症状中以腹痛最为常见,见于半数病例。腹痛可在上腹部、脐周或无固定位置;可为钝痛、隐痛、刺痛、咬痛或烧灼感,少数患者会有肠绞痛。
1. 控制传染源:人是传染源之一,及早驱虫不仅可减少传染源,而且可预防自身感染囊尾蚴病,孕妇或晕车船者常会因呕吐造成自身感染囊尾蚴病,更应及早驱虫 ;
5. 加强卫生宣传: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生肉,切生食和熟食的刀、菜板应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