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宋史:斧光烛影真相已定,不厚道的“老实人”有多可怕?

频道:军事小说 日期: 来源

前文我已提到,赵匡胤人格魅力在古代君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军人出身的他对竞争对手、前朝王室、创业兄弟、各国降主基本都是厚待,大多数人都活到了70多岁高龄才去世,可见赵匡胤的人品绝对值得称道。但这样一个雄才大略,宽厚爱民的帝王自己却不得善终,被不厚道的“老实人”赵光义所害。

史书上对赵匡胤去世的记载极少,有也是极力夸赞赵光义,想来其真实性必定没多少。赵光义垂涎帝位,同时又还要面子,做贼心虚的他只能不断篡改真相,一是受太祖遗诏继位于灵柩前;二是与赵普唱双簧,杜撰出“汝与光义皆吾所生”的金匮之盟,但这盟约却忽视了三弟齐王赵廷美,谎言是漏洞百出。

当时赵匡胤只有五十岁,他的军中兄弟后来都活到了七十多,何况他盛壮之年,又平定天下,既有军人的健康身体,又有平定天下的良好心情,吃嘛嘛香,没有任何疾病的的他忽然猝死,谁能不怀疑?而且死亡前恰好召赵光义入宫饮酒,依据赵匡胤的特点,肯定是赵光义谋害兄长,东窗事发,才召他来下最后通牒,而赵光义则以小人之心一不做二不休杀害了兄长。

诚然,赵匡胤没有立皇太子,这是因为他正值壮年,还没有想到千秋万代的事。史书上记载“宋皇后使王继恩出,召德芳(赵匡胤之子),继恩以太祖传国晋王(赵光义)之志素定,径趋开封府召晋王,晋王大惊,于雪中步至宫,见皇后泣日:共保富贵,勿忧也”。区区一个太监竟自作大位主张,真是笑话,而赵光义得知消息便毅然入宫,还马上安慰皇后共保富贵,显然早已成竹在胸,打好腹稿。

为防止三弟齐王赵廷美模仿自己篡位,便横加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将其降为公爵还远贬,不久后,38岁的赵廷美忧悸而死。同时,借故奚落侄子赵德昭,小伙子回府之后左思右想觉得惶恐,自刎而死,时年29岁。几年后,太祖另一个儿子赵德芳也不明不白去世,年仅23岁。赵光义的行径就连他的长子赵元佐都觉得过分,于是便装疯卖傻来警示父亲,然而这般操作后太子就成赵恒的了。

赵恒被立为太子时,京师百姓兴高采烈,赵光义愤愤言道:“四海之心全归太子,欲置我于何地?”如此狭窄之心,可见太宗赵光义绝非善类。事件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买通王继恩等人下毒药死了兄长,毕竟这手法与后面毒死李煜,钱俶等降王如出一辙。

如今大家都喜欢称宋朝为弱宋,对赵匡胤重文抑武的政策极为不满,虽然矫枉过正,但却是那个时代之幸,也是古代中华历史上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况且,赵匡胤时的北宋是强宋。

关键词:老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