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国士无双袁隆平,年轻时被视为平庸青年,后来如何拯救亿万生命?

频道:历史小说 日期: 来源

年轻时期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又是如何一步步解决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

袁隆平出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少年时期跟着父母颠沛流离,但这并不妨碍他成长为一个喜欢思考,爱好探索的少年,尤其是土地和植物,这两种生命力磅礴的事物深深吸引着袁隆平那颗淳朴炙热的心。

大学时期袁隆平报名参加了空军,体检和政审两项均合格,但他放弃了从军的资格,选择到非常偏远的安江农校去当一名教师,因为他从小的梦想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即使父亲的教育是做官才有出路,即使旁人的嘲讽是“又黑又矮还想改变中国?”

任教期间的袁隆平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运用课余时间潜修植物遗传学,这为他之后研究杂交水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也培养了他安贫乐道的坚韧精神。

到了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亲眼目睹了中国饥荒最惨痛的一幕,彼时西方权威专家坚信“水稻杂交无优势”,袁隆平却并不迷信权威,他毅然向杂交水稻研究课题发起挑战,哪怕这条会很漫长,很艰苦,哪怕会面对那些所谓权威的嘲讽和质疑,也丝毫不会动摇他的决心,因为这不仅关乎大国颜面,更关乎世界上亿万人的生命!

从1968年开始,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在六年时间里,选用上千品种的常规水稻和不育株进行了3000多次实验。尽管合适的品种一直没有出现,使杂交水稻的研发极其缓慢,但是袁隆平没有怨怼也没有急躁,只是一头扎进这场拯救亿万生灵的行动,日复一日。

皇天不负有心人,1970年11月,经历无数次试验和调整的袁隆平终于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野败”,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证明了生物基因多样性的威力,也首次带领中国杀出了“饥荒”的重围。

1995年,功勋卓著的袁隆平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除此之外更是获得了不计其数的荣誉和奖项,但他始终保持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境,继续专注于水稻研究工作中。

虽然咱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饥饿这个词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大家看不到的国外某些地方,平均每5秒就有一人因饥饿亦或营养不良引起疾病甚至是死亡,幸运的是,我们出生在中国,幸运的是,我们有着伟大的袁隆平院士。

如今,袁老虽然离开了这片他所深爱的土地,但是国士无双的宝贵精神仍然激励着新一代的我们,督促我们不断砥砺前行,“只有百折千回,以达吾人最终之目的而已”,在了解袁老的故事之后,你是否也能深刻体会这句话了呢?

关键词:国士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