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 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守丧终三年。”
“西晋太尉郗鉴在永嘉丧乱期间,在家乡,十分穷困饥饿。乡里人因他德高望重,便轮流供给他饭吃。郗鉴还常常带着哥哥的儿子郗迈及外甥周翼一同去吃。乡里人说:“各家自己也穷困饥饿,只是因为你的贤德,想共同救济你罢了,恐怕不能兼顾养活两个小孩子。”郗鉴于是单独去吃,吃时只是把两个腮帮子含满了饭,回家后,把饭吐出来再给与两个小孩子吃。
后来,郗鉴和两个孩子都活了下来,一起渡过长江到了江南。郗鉴死时,周翼正任剡县县令,听说舅舅逝世后,立刻辞职返乡,在郗鉴灵床前铺上草垫守孝,寝苫枕块,守心孝三年(《礼记》中记载守孝的三年时间为二十五个月)。”
魏晋稗官野史《世说新语.郗公含饭》进入了二十四史之一《晋书》,标志着唐代史官对志人小说史学价值的认可和接受。文学小说直接进入唐修正史,由于编著者多为文学家,因而《晋书》在史学界有“词藻华丽”的评价,从而使史书文史并茂,雅信兼具。
“永嘉之乱”,是西晋怀帝永嘉年间,在山西称帝的匈奴贵族刘聪率领下攻破平成,继而攻入洛阳,更俘虏晋怀帝、焚毁全城的一场战乱,及后导致西晋灭亡。永嘉之乱使中国社会走向分裂,自此,北方进入战乱不休的五胡十六国;南方则建立起东晋政权,史称“衣冠南渡”。
在战乱这样的动荡面前,没有人能置身事外,谁也逃避不掉的时代变局,即使是贵为太尉的郗公都不能幸免于饥荒马乱悲惨遭遇的境地。
彼时,在大饥荒之年,郗鉴将州中人士的资助和自家的财物分别送给亲族和乡里孤贫老弱,靠他的救助得以幸存的人很多。
故郗公在居丧期间生活困难时,乡民感于他的德行而自发助他,帮他渡过了生死难关。吾国人逐善的力量总是让人泪流满面,这是民众敬重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