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文库,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成功的丛书,
“以整个的普通图书馆用书贡献于社会”,万有文库的目的是为普通学校、家庭打造一个小型图书馆。一套由多种丛书组成的综合性大丛书,共出版4000册。文库一经出版,便广受欢迎,到抗战爆发前,第一集售出约8000套,第二集售出约6000套,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
王云五、朱经农主编的《学生国学丛书》,是一套为中学生和社会普及层面阅读古代典籍所做的文言文选本。它隶属在王云五做总主编的《万有文库》,1926年开始陆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与两位主编合作的40多位编写者,多是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和新文化运动的前沿人物;其中很多都在中小学教育领域里有过丰富的实践经验。教过国文,编过教材,研究过教法。
如我国现代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领军人物叶绍钧(他后来的名字是叶圣陶),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著名作家茅盾(他当时的名字是沈德鸿,后来为大家熟悉的姓名是沈雁冰)。
为苦难的中国提供书本,而不是子弹。
在界定和传播知识上最具野心的努力。
《学生国学丛书》体现了20世纪之初一些爱国的出版家和教育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给下一代的情怀、理想和实干精神。
将一个世纪以前的《学生国学丛书》通过新编激活,让它走进一个新的时代,更好地发挥它在语文教育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在推介《学生国学丛书》新编的时候,编者也有另外一重考虑。这套丛书毕竟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时代和社会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语言、文字、文学、文献、教育都有了更新的研究成果,对丛书进行适度的改编,也是绝对必要的。所以,这次新编主要做了五项工作:
第一,为了今天在校学生和普通读者阅读的方便,改竖排为横排,标点符号也随之改为现代横排的规范样式。
第二,变繁体字为简化字,在繁简转换的过程中,对在文言文语境中有可能产生意义混淆的用字,做了合理的处理。
第三,采用今天所见较好的古籍版本对原书的选文进行了审校,订正了文句的错、讹、脱、衍。
第四,对原书的注释进行了修改、加工、调整,使注释更加准确、易懂,对地名和名物词的解释,也补充了最新的资料。
第五,撰写了新编导言,放在原书绪言的前面。原编者和新编者对同一部书和同一篇文的看法,或所见略同,或相辅相成,或角度各异,或存在分歧,都能促进阅读者的思考和讨论,引发延展性学习,带动更多篇目和整本书的阅读。
60本国学好书,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吧。
曾长期在北京四中工作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学生国学丛书新编》的顾问顾德希先生说:
坚持不懈去“读”、去“用”,文言文的自学一定会出现令人惊喜的成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丛书的每一本,都是适合于各类读者自学国学经典的好读本。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亦余心之所善兮,
钟嵘《诗品》曾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称之
本书选录了部分有代表性的五言诗,并附年谱
欣赏陶诗的同时介绍了陶渊明的经历
“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
又是一部弘扬中国古代诗歌创作艺术的普及性读物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被后世尊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也有眷念友人、俱伤身世的友情诗
选取在中国诗史上自《诗经》至晋季之诗歌
使读者对各诗体裁及各体发展轨迹一目了然
所选录的诗人和作品体现了诗歌发展的时代风貌和诗人的主要成就
本书则是曾氏《十八家诗钞》的选注本
“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
“词至美成,乃有大宗”
料必他珠帘不挂,望昭阳一步一天涯。疑了些无风竹影,恨了些有月窗纱。他每见弦管声中巡玉辇,恰便似斗牛星畔盼浮槎。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公在两浙,奏罢苛税二百三十余条。在京西,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之在民者。盖公之所试如此。所试者大,其庶几矣。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凸显其崇峻人格与文化上的巨大成绩
太华之山,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
充分展现了不同作家的特色和风格
又于书末附录作家小传,使读者披卷无碍
韬光在山之腰,出灵隐后一二里,路径甚可爱:古木婆娑,草香泉渍,淙淙之声,四分五路,达于山厨。庵内望钱塘江,浪纹可数。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以作者之先后为次
各家文字,有以传大称者,有以宏丽称者,有以奇峭称者,有以澹宕高洁及风华清艳称者,本编所选,择其思深旨远、骨劲气完、情韵兼至者为主,其腴而近俗、纤而伤雅者,概不羼入。本书所选,俱从善本中选出,讹夺异同,皆详慎考正,衍文俚字,悉从删削。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措,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据其宗旨,辨宗别派,各立学案
开创了“学案体”这一著作体例
胡适评价它“保存原料不少,为宋明哲学重要又方便之书”
梁启超评价它“为六百年间学术之总汇,影响近代深远”,“清代学术之祖当推宗羲,所著《明儒学案》,中国自有学术史,自此始也”。
先生之学,以虚为基本,以静为门户,以四方上下、往古来今穿组凑合为匡郭,以日用、常行、分殊为功用,以勿忘、勿助之间为体认之则,以未尝致力而应用不遗为实得,远之则为曾点,近之则为尧夫,此可无疑者也。故有明儒者,不失其矩獲者亦多有之,而作圣之功,至先生而始明,至文成而始大。向使先生与文成不作,则濂、洛之精蕴,同之者固推见其至隐,异之者亦疏通其流别,未能如今日也。或者谓其近禅,盖亦有二:圣学久湮,共趋事为之末,有动察而无静存,一及人生而静以上,便邻于外氏,此庸人之论,不足辨也。
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
必有忍,其乃有济;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
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
儒家的秘要,道义的准的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
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墨翟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墨翟言行的集录
《尚贤》、《尚同》诸篇反映了其政治思想
《非命》、《贵义》诸篇反映了其哲学思想
是故求以众人民,而既以不可矣,欲以治刑政,意者可乎?其说又不可矣。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博采慎到之“势”、申不害之“术”、商鞅之“法”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
成书于西汉,以道家思想为主,杂糅了诸子百家学说
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取材诡异瑰奇,文词奇丽宏放,前人曾将其与《史记》并称为汉世杰作
在文学史也有重要地位
展现了晏子的人物形象和政治理念
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时已徙矣,而法不徙,
该书论述的法为国本、治国之道具有深刻意义
重刑而连其罪,则褊急之民不斗,很刚之民不讼,怠惰之民不游,费资之民不作,巧谀恶心之民无变也。
昔者,舜自耕稼陶渔而躬孝友,父瞽顽,母嚚,及弟象傲,皆下愚不移。舜尽孝道,以供养瞽。瞽与象,为浚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
人禀元气於天,各受寿夭之命,以立长短之形,犹陶者用土为簋廉,冶者用铜为柈杅矣。器形已成,不可小大;人体已定,不可减增。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和其后期出游所写的注重考证的篇目
初二日 自白岳下山,十里,循麓而西,抵南溪桥。渡大溪,循别溪,依山北行。十里,两山峭逼如门,溪为之束。越而下,平畴颇广。二十里,为猪坑。由小路登虎岭,路甚峻。十里,至岭。五里,越其麓。北望黄山诸峰,片片可掇。又三里,为古楼坳。溪甚阔,水涨无梁,木片弥布一溪,涉之甚难。二里,宿高桥。
夫史为记事之书。事万变而不齐,史文屈曲而适如其事,则必因事命篇,不为常例所拘,而后能起讫自如,无一言之或遗而或溢也。此《尚书》之所以神明变化,不可方物。降而左氏之传,已不免于以文徇例,理势不得不然也。以上古神圣之制作,而责于晚近之史官,岂不悬绝欤?不知经不可学而能,意固可师而仿也。
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
注文多为选注者自注,以精妙简当为要
又旁采诸家,取其长者
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才非短长,理自难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