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朝著名诗人陆游所写,描述了自己一生有着远大的抱负,志气在那高高的山峰之巅,然而却不料到人生总是有许多的意外,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郁郁不得志从此蹉跎一生。也形容了世事总是这么的无常。
朱温出生在一个小县城里,家中的父母都是从事教师之类的学者,因此在当地有着很高的地位。不过朱温长大后并没有从事这一工作,也并没有投身于生产的工作中,而是整日想着如何打仗如何展现自己的神武,这让大多数人对他不甚喜欢,不过朱温并不将这些小事放在心上,只一心的想着如何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朱温知道此时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他选择加入了黄朝军,虽然之前很多人不喜欢朱温,但是不得不承认朱温确实勇猛无比。在与唐朝的军队作战中可以说每每都有亮眼的表现,这也让他在黄巢军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
俗话说得好,站得高看得远,从前还是个无名小卒的朱温抱负只有做一个将军,然而等他真的当上了将军后手下有无数的人马时才发现权利是一件多么享受的事情,他可以决定别人生也可以决定别人死,这种感觉让他沉沦,他开始有了更大的雄心抱负。
不过此时的黄巢军毕竟是一堆乌合之众,因此一开始的气势没有之后战场上也是节节败退,此时的朱温不由得考虑起了自己的将来在黄巢军是否还有前途,再加上手下人不断的劝告之下,终于他狠下了心背叛了黄巢军,选择投身于唐朝。
不得不说他这个决定是十分明智的,当时的唐朝虽然有力气将黄巢军打的节节败退,但也是人才短缺,因此对于这位大将军朱温还是十分器重的,给他兵权还给他十分优厚的待遇,而相反黄巢军在几年之后就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而此时的朱温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带领着手下的士兵在战场上是屡立奇功,官位也是越做越大。随着政敌李克用的英年早逝,朱温在朝堂更是无人能挡。而彼时的皇帝唐昭宗对其也是无比的信任。
此时的朱温手下要钱财有钱财,要地位有地位,要兵权有兵权,甚至可以说是大半个唐朝的兵力都在他的手上,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然而哪个人到了这一步不想更进一步呢,朱温也不例外,他开始计划站在那个最高的位置。
于是他先是突然举兵进宫囚禁了昭宗,昭宗反抗不得,群臣见状倒是想营救昭宗然而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待到时机成熟后,朱温又毫不顾忌的杀死了昭宗,丝毫不顾念从前昭宗对其的信任,由此可见此人的心狠手辣。
然而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开端罢了,朱温毕竟也是要名声的,不好直接继位,于是他立了昭宗的嫡次子为皇帝,史称唐哀帝。说实话朱温打的什么心思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就是因为这位哀帝年幼,可以顺理成章的让位给他,这样说出去名声也比较好听。
不过朱温并没有停下自己的步伐,他深知朝中仍有许多唐朝的旧臣,他们对唐朝依旧忠心耿耿,只等一个合适的机会来推翻自己,这是他所不能容许的事情。于是他将这些朝臣们以贬在贬之后还不够,他将这些朝臣们都聚集到了一个地方。
解决完这一切的朱温开始彻底登基,并建立国号为大梁原以为可以再次开辟一个新的辉煌的朝代,然而或许是天道好轮回,朱温的儿子中并没有能成大器的,都是一些纨绔子弟,以至于在晚年时朱温仍旧不知道该选谁来继承大统,从而被迫不及待登基的儿子所杀。就此这位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就此离世,也是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