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隔膜·苦菜》:“蚯蚓很安适地蛰伏着,这回经了翻动,他们只向泥土深处乱钻。”
晋葛洪《抱朴子·嘉遁》:“蛰伏於盛夏,藏华於当春。”
老舍《蜕》第八:“在伺侯病人的时候,她感到不能忍受的麻烦,可也体验到蛰伏在心间而没经施用过的人情与热烈。”
艾青《吹号者》诗:“我们蛰伏在战壕里,沉默而严肃地期待着一个命令。”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我国自古就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一声惊雷,炸开春日,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春雷惊百虫,万物复生机。说起惊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春雷惊醒蛰伏已久的动物。其实,惊蛰原来叫启蛰,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而改叫惊蛰。
免责声明:此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正、删除。邮箱地址:xzbnew@163.com